八方人物:「佔路」愛茶女:港人活得最辛苦

八方人物:
「佔路」愛茶女:港人活得最辛苦

後巷「佔路」風波,品茶小店登上港聞版,有律師唔做、回歸太平山街小社區「日入而息」的店主陳穆儀(Nana),無端成為新聞主角,「只係喺facebook吐吓苦水,無諗過咁大迴響」。這個寶島出生、香港成長,又在英、法兩地生活過的女子,千帆過盡,回到她又愛又感到嘆息的香港,直言四地之中,營役又忙碌的香港人,活得最辛苦。
愛茶愛到身光頸靚衝入街坊茶餐廳、纏着水吧阿叔拜師學沖絲襪奶茶;又為印度行山時遇上的地道奶茶,大為感動,Nana這個人,就是奇。三年前落戶太平山街的「Teakha茶.家」,蘇絲黃在她的專欄形容這裏的Scone(英國茶餅)全港no.1。周末,有獨立音樂人自發到門外的公共空間自彈自唱,觀眾之中,有手拿小店熱茶的客人,也有只來聽歌的街坊,人人席地而坐,氣氛自由。

每到一處旅行,Nana都愛走訪茶園。

因為愛茶而開品茶小店,Nana說每杯茶,都可以有一個小故事。李家皓攝

有獨立音樂人自發到店門外自彈自唱,聽眾坐在公共空間上傾聽,氣氛悠閒。

爭取公共空間

只是,這個秘密花園,卻因屢被投訴佔用行人路,遭食環署檢控,面臨停業一星期,「係好氣憤,之前發起簽名行動,但說佔領,就有點言重,我只係呼籲市民帶坐墊到現場享用公共空間,爭取應有權利」。長髮飄逸,說話陰聲細氣,Nana有齊寶島女生特徵,對於有人批評她佔路只為多做生意,小妮子很委屈。「後巷已有告示,寫明係公共空間,任何人都可以用。」她申冤。
「之前諗過喺台灣開,但喺香港做同一件事,意義唔同。」大抵,寶島溫柔女生外形,只是幌子,港女偏向虎山行式的強悍,才是本色。Nana卻說統統不是,是怯!「放棄唔做律師,掙扎咗幾年,走出安穩環境,無收入點算?」出生小康的Nana,母親是台灣人,完成小學即隨港人爸爸移居香港,再到英國讀法律。平穩的康莊大道,律師一做四年。07年,到花都巴黎進修,仍選實用的MBA!
「法國人注重生活享受,係真正慢活。」回港後兼職替英文雜誌寫飲食旅遊稿賺生活費,對於開茶店,念念不忘。「呢度招租,後面有條小巷,一見到就好鍾意。」小店位置偏僻,座位不多,但口耳相傳,聚集了同樣厭倦營役生活的香港人。不定期舉行音樂、手作活動,茶店五天營業,她甚至出版了實體《茶書》刊物,附上小茶包,郵寄給愛茶的人,「想提醒其他人,要慢落嚟」。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人認為是妥協,Nana卻信是選擇,信不信由你。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