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散銀有市場零售商需求大 市面硬幣值68億

金管局:散銀有市場
零售商需求大 市面硬幣值68億

【本報訊】在八達通「橫行」的今日,很多人都厭棄神沙(即散銀),為了方便市民換散銀而誕生的金管局硬幣收集車營運逾2個月,已火速接收約3,700萬枚「床下底」硬幣。金管局主管(貨幣)陳葉小明接受訪問時解釋,香港經濟及零售增長帶動需求,故須增鑄硬幣應市,1毫、10蚊各有擁躉。
記者:周家誠

鑄幣需求與經濟及零售息息相關,陳葉小明謂,本地經濟增長帶動硬幣流通量增加,2013年市面流通硬幣總值66億元,2014年則為68億元,所有幣值硬幣均有增長。
零售商及投注站等對散銀找續需求大,葉小明特別指超級市場現時仍有9.9元產品售賣,故對1毫仍有需求,取消與否需視乎其歷史使命何時完成,並笑說:「同埋如果取消1毫啲人就會嘈,問係唔係會加劇通脹?本來9.9元買到𠵱家逼到收我10元。」

「神沙車」平均每日有300人使用,日收52萬元或58萬枚貨幣。 李潤芳攝

陳葉小明指,市民換走神沙,亦屬金錢買不到的快樂,而且又環保。 李潤芳攝

商戶愛以9毫零頭定價

事實上,商戶喜歡以「9毫零頭」定價有市場學原因,中大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解釋,消費者角度而言9.9元與10元差異甚大,惟9.9元與9.8元則沒有大分別,從市場學心理定價理論,一般人認為付出屬於「奇數」之零頭數,較付出整數便宜。
陳葉小明續指,市面上1元及2元硬幣仍然渴市,5元則因為太重不是太多人喜歡,有一定重量之10元硬幣則是濕貨市場檔主最愛,「因為膠質10元濕水後容易『啜手』,菜市場仲喜歡10元硬幣,所以不會完全取締。」

累收3,700萬枚硬幣

散銀「粉絲」停留於零售商層面,大眾紛紛退掉硬幣換紙幣,硬幣回收計劃共70天來,金管局共收回3,700萬枚貨幣,當中七成屬神沙,1毫亦一如預期成為「我最討厭神沙」。
陳葉小明指,金管局收回之貨幣會重新流出市面,省卻鑄幣成本如原材料(如鎳及不銹鋼等)、加工及運費等,估計慳約1,500萬元。
現時神沙車平均每日有300人使用,日收52萬元或58萬枚貨幣。而每人平均換900枚散銀,價值800元,平均有5人至10人等候,等候時間約1至2分鐘。另外,神沙車現金量約10餘萬元,一旦缺錢中央系統即會得悉,解款車每日將運送現金補充神沙車一次。
談到近日解款車跌錢事件,陳葉小明笑說:「若果神沙車跌散銀落地,應該都冇人想執。」另外,未來金管局未來暫不會更換新貨幣,因為回收過程繁複,而且未有逼切性。

【市民心聲】

1毫是甚麼?

麥同學:「我不會用神沙包括1毫或是2毫,而我不知1毫2毫其實是甚麼,(咁你收到點算?)咁如果收到嘅話,我會選擇畀阿媽搭車。」

麥同學

搭電車有用

鍾婆婆:「如果冇咗神沙,對我哋呢啲老人家梗係唔方便,搭電車都要畀1毫,同埋我有時會唔記得帶八達通,點都要袋定啲散銀。」

鍾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