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店短租旺舖殺出生路

Pop-up店短租旺舖殺出生路

【本報訊】地產霸權與自由行令我城越趨單一,小店經營空間越迫越窄。面對難以負擔的高昂租金,有藝術工作者以創新招式延續小商戶生命。劇場人趁近年吉舖漸多,以短期租約經營pop-up店,出售自家設計,竟獲得一線生機;也有人借助社區力量,三個團體輪更經營小食店,只為保存一小角空間。
旺角西洋菜南街堪稱自由行樂園,影音店、化妝品店、連鎖成衣店林立,加上彌敦道滿街的金舖。地舖舖租尤其高昂,每月呎租500至600元,11月中就有1,800呎舖位,以每90萬元的癲價租出。早年在西洋菜南街行人區以街頭表演打響知名度的劇團好戲量,近日就以數萬元一周的超低價,租下實用面積約500呎的地舖,出售劇團多年來積存的message tee。
劇團創作總監楊秉基坦言,早在08年,該團已在同區經營樓上舖,「大家都冇收人工,只希望賺到畀劇團營運,可以自給自足,好過問藝發局攞」。不過,至12年,月租加至近10萬元,劇團無力支持,惟有結業,自家設計的T恤積存於排練室。

5萬元租旺角地舖

近月,他留意到旺角的吉舖越來越多,就向多間地產代理查詢,「與其丟空,不如畀我哋喺空檔攝期,一個星期都好」,結果成功以不足5萬元租得旺舖,以pop-up店打游擊戰,「可以話係一種好得意嘅抗爭形式,我哋間舖對正鳩嗚團起步點,見到好多故事發生」。小店夾在bossini與baleno之間,驚喜地頗為旺場,開業兩日已望可賺回舖租,他相信與設計獨特有關:「小商戶其實代表本土特色,如果成條街都係呢啲『第二度冇㗎』嘅嘢,先係真正嘅東方之珠、購物天堂。」店內不少設計出自楊的拍檔陳裕君之手,她近10年來都以自由劇場人及設計師身份為生,她認為message tee可助人們發聲,如印上「我普選」的T恤極受歡迎。
由藝術工作者經營的小餐廳「蘇波榮」,在油麻地德昌里開業逾年,重視以食店連結社區關係,不以盈利先行。
經營者不少本身有全職工作,難以兼顧店面,一度想過結業,幸得附近藝術團體「活化廳」與「德昌里二號三號舖」襄助,輪更開舖延續至今。不過,舖位近期易手,須重新交付按金與經紀佣金等,正「籌期」度過難關。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