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靖夫 理解粗中苦澀

喬靖夫 理解粗中苦澀

少年時學自由搏擊,師傅常播LMF的粗口歌助興,當年少不更事,患語言潔癖,邊打拳邊皺眉。腦囟好不容易生埋,今年再聽LMF新作《惡世紀》,才悟出面對社會不公,沒幾個助語詞,怎撲熄滿腔怒火?網絡作家史兄最近出版的《辦公室7不思議事件》,將廣東粗口五字真言發揮得淋漓盡致,明講辦公室是非,暗寸社會現象。文以載道,語言徒是裝飾,作家喬靖夫感嘆,史兄滿紙啜核粗言,暗藏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爛口,誰解其中苦澀?

喬=喬靖夫  記=記者
記:你看過不少史兄的網絡文章,為何喜歡他的文字?
喬:一個值得人欣賞的作家,應該不只純粹呃like,要言之有物。史兄的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抵死和好笑,但最重要一點,是他巧妙地串連了「真人真事」和辦公室環境,講香港近年面對的困境。
記:書中以金融機構的辦公室為例,反映香港面臨甚麼困境?
喬:老土講句,這本書給人笑中有淚的感覺,挺悲哀的。書中提到,史兄和他的朋友比較聰明,看事情看得很透徹,但充滿無力感。書中有一個角色叫文叔,明知補習社抽油水,仍讓兒子去補習,史兄不解,文叔回應說:「我只係唔想個仔第日怨我。」放諸現實,這道出不少家長的心聲,衝擊力很大。又例如史兄常在書中恥笑老闆的廣東話帶內地口音,但最尾死都被老闆騎住,似在暗示中港關係。
記:行文夾雜粗口和粵語,會否影響你閱讀的觀感?
喬:如果問史兄為何寫粗口,他一定回答說自己爛口,哈哈!但我覺得史兄屬於這個時代的作家,語言帶有時代性。社會被少數人操控,陷於悶局,而講粗口是反權威的象徵,我個人不會反感。至於用廣東話寫,他既然表達本地問題,用方言看起來更自然貼切。
記:本書由網絡文章結集而成,出實體書有何價值?
喬:如今網絡小說盛行,作家不用依賴出版社,可隨意撰寫喜歡的題材。但出版實體書是實力的表現,傳統意識上,作者要有一定實力才可出書。將網絡作品結集,長遠來說對提升作者形象有幫助。現在這種先寫文、後出書的合作方式,保留了發揮空間,對作家來說不錯。
記者:彭海燕
攝影:陳永威
插畫:Faminik

小說作家喬靖夫

《辦公室7不思議事件》收益全透明,$65售價中,史兄(註:並非圖中人)獲得的$15分賬全用作慈善,撥入其名下的「捐條毛做善事」基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