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道道地地美食;不是別處沒有,獨特滋味除卻本家再也不相同。
有的為老家美味,不思出門者不少;另一些迫不得已離鄉背井,思念家鄉味道至死不渝。
慘情香港,故有味道移山填海面目全非只為金鋪、藥房;特色小吃、古老味道漸次消逝;雲吞麵、清湯腩、魚蛋粉、菠蘿包、雞尾包、蛋撻、豬紅粥、牛脷酥、鹹煎餅、缽仔糕……不論它們是否香港原創,卻是公認香港小吃代表,如非漸次好貨色難找,也已跌Watt,能堅持往時特色者賣少見少,可惜!
為食小學雞團員計劃汕頭覓食少說都兩年;這中間去過檳城怡保吃榴槤、辣沙、撈雜、芽菜、雞、河粉。到過河內飲咖啡、食鴨仔蛋、粉卷、 Pho……更不用說珠三角附近。
可汕頭說完一遍又一遍,連目的物之一的響螺當造完一次又一次仍未成行,從前每年一次起兩三次止的潮汕美食之旅突爾消失!
潮汕一帶美食鄉土味濃,獨特處除卻這裏,那裏都缺!香港不缺牛丸,跟汕頭品種似兩樣,各具特色;澄海的鹵水獅頭鵝,金平區外馬路141號新興餐室的豬腸糯米、炒糕粿更不一樣。
少時香港隨便那個沙灘,自己熟悉老家附近青山綠水舊時青山灣、蝴蝶灣、龍鼓灘、稔灣都可以在沙灘退潮時找到鱟,祖父愛吃,我們飯桌上一點都不陌生;流出藍血怪形怪狀的另類食材。
汕頭有得吃,不過潮陽棉城羅漢松派出所斜對面的趙記,將鱟造成鱟粿,既特色、美味兼便宜,一人消費人民幣10元便可。
就是牛肉;當地屠宰場新割、未碰水的新鮮牛肉由師傅利索手勢分類切割,隨即放入火鍋白汆即食,那份清甜,出了潮汕那裏都尋不着;分店好幾家的福合埕、高老二都是不難找的牛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