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聲皆因大聲不代表真理?(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滅聲皆因大聲不代表真理?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為了能留下多一點「政績工程」的紀錄,梁振英由北京述職回來,甫下機即趕往堅尼地城為港鐵主持西港島綫的啟用禮。
這個曝光的機會,本來「萬無一失」,因為出席的嘉賓與街坊事先均會經過嚴格篩選,程序安排亦會盡顯特首親民一面,以確保特首與地鐵各得其所。不過,由於立法會議員也會全體被邀,還有港大學生會會長亦屬必請的地區人士代表,遂給予梁國雄及梁麗幗另一次機會,向特首及公眾展示他們爭取真普選的決心。亦正因為如此,也讓梁振英再一次向全港市民說明他對政改普選的立場(唯一的真普選就是根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有關規定和決定的普選),以及他對梁國雄與梁麗幗的不屑與不滿(社會上總有一部份人,以為聲浪的大小就代表真理)。
梁振英不敢直說「雙梁」是「一小撮人」,只敢說是「一部份人」,也不敢直說他們「以為聲大即代表真理」,只敢說「聲浪的大小」,但翌日幾乎所有報章都代他把心聲說出,指他直斥「雙梁」「靠聲大扮真理」。
如果香港已有真普選,選出來的特首個人民望及得票更高,議題的理據與民情更偏幫他的一方,也不敢向市民這樣「訓話」,因為凡事總有兩面,選民即使成了粉絲,也不會永遠對特首盲目支持,遇到不滿意或不公平的事,總會有人出聲,而且人數越小會更大聲!
以特首為首的建制派,看不起長毛等激進政客議員早已是公開秘密,他們認為這些議員靠大聲搞事出位才能晉身政壇,沒有議員的薪酬及外部勢力的資助津貼,絕不可能過着今天的優悠自在生活,因此他們逢中央及特區政府必反,而且不問根由不留餘地,否則失去議席(利用價值)時,便會立即打回原形。
也許長毛及個別激進人士的形象及行為未必人人認同與接受,但梁麗幗以至雙學等學生團體代表的激進行為,卻可以讓公眾看得更加清楚,為甚麼有些時候有些人會要這麼「大聲」去表達他們的訴求。這些中學及大學生還在就學階段,他日會否從政還是未知之數,況且縱使有少數人或許有這樣的信心和決心,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因此今天他們願意挺身而出,為爭取真普選不單敢「發大聲」,而且走到最前線,推動罷課、佔領公民廣場以至雨傘行動,絕不應該亦不容易被人抹黑為以激烈行動博宣傳出位,以反政府贏取政治本錢。
事實上經此一役,不少學生除了可能會與人好友關係撕裂、在學校(中學尤甚)受老師另眼相看,他們甚至會已被列入黑名單,日後到澳門與內地也有困難,畢業後找工作僱主敬謝不敏,換言之這次學生不但賠上了個人的親情和友誼,日後甚至連學業成績和就業機會可能受到影響,他們的出發點若是自利自私,又怎肯作出如此犧牲!
因此,建制派只能把他們視為一班「無腦無知無聊」「任人擺佈利用」「損人而不利己」的受保護學生,有人天天批評他們的目中無人、漠視法紀、不分尊卑……卻沒有人敢正視學生的勇氣及承擔,數算學生為此而需付出的代價,有之亦只認為是他們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學生大聲向社會說出他們的理想和訴求,為甚麼我們不單不鼓勵他們這樣做,反要處處批評與限制他們的發聲?學生以創意及行動去展示說明他們的目標和計劃,為甚麼我們不與他們加強溝通對話拉近雙方的距離?學生走到街頭以佔領方式迫使政府「就範」,為甚麼我們只能以警棍催淚彈作為回應的唯一方式?難道「滅聲」是有效管治的唯一手段,因為大聲不代表真理?
在未來的日子,由財政預算到政改到醫保到房屋到農耕,政府的所謂民意諮詢多至沒有人能記得,也不可能有人參與;梁振英既不會以「聲音的大小」去衡量民意,到底會以甚麼標準去收集和考量民意的表達?如今有了「每年須向中央述職」的機制,他斷不可能再效法曾蔭權的「無為而治」,但在諮詢的過程中,又拿不出鼓勵市民自由發聲的誠意,他最後怎樣告訴中央政府以至全港市民,政府問責團隊的每一建議和決定,均已獲得市民的廣泛支持,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也許最佳方法之一,是讓周融等人可以繼續乘勝追擊,再以街頭及網上簽名運動「幫港出聲」,向中央證明全港市民對梁振英的「細聲」「無聲」支持。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