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4年8月31日,添馬公園烏雲翻滾,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在和平佔中集會,從陳健民手上接過咪高峯,站在「抗命」兩大字前掩面流淚,「大家都覺得,香港死咗喇,成個社會一片死寂」。直至港人絕地反撲,周永康被推上風浪尖,暫別校園半年,換來一張被註銷的回鄉證。24歲的他嘗盡萬民擁戴和萬箭穿心,在佔領陣營的紛爭裏掙扎,上了沉痛一課,傷痕纍纍的繼續抗命旅程,「當你見過雨傘運動呢剎那光輝,就會對呢個城市未死心」。
記者:白 琳
周永康出任學聯秘書長三個月,就帶領511人在7.2預演佔中,往後的汗與淚都被寫進歷史。港大開往旺角學聯總部的970號巴士上,有大學研究員由衷感謝他,也有師奶無間斷用粗口罵他。他慨嘆這半年「老咗又瘦咗」,每天在網上和街上都被人罵。
認學聯輕率誤判
公眾期望千斤重,周永康承認學聯缺乏處理大規模群眾運動經驗,佔領初期「棟咗喺度」,太遲派員融入佔領區,也忽略佔領區外民情,「好多事不斷湧出嚟,排序都要花段時間,先摸到邊樣最重要」。
他認為,學聯的最大錯誤是在佔領初期沒立即拉攏所有泛民及工會等團體成立聯合陣線,趁民情高漲之時發動罷課及罷工等大型不合作運動,「否則成個運動光景都可能唔同」。
佔領期間,學聯的決策不斷遭到其他派別的非議。周永康表示,學聯在佔領區邊行邊學,嘗試與村民建立互信,但是泛民與佔中三子對佔領者的態度若即若離,初期已經主張退場或縮小佔領區,埋下日後雙學與三子分道揚鑣的伏線,「大家投放喺佔領者嘅資源同力度有幾大,衍生大家點樣處理運動嘅走向同決策」。
「我都經常迷失」
運動後期,陣營裂痕擴大,守衞金鐘有功的防線組就升級擬定周詳計劃,卻遭學聯否定,不歡而散。周永康形容,升級失敗釀成悲劇,學聯責無旁貸。因學聯每次與「防線」開會都派不同代表,導致溝通現斷層;學聯一眾成員也輕率誤判,理想地以為若龍和道失守大可改為堵塞海富橋,「大家望住地圖時,心態上係以為用番9.28處理添美道一段嘅決策、分工就可以處理到,但事實顯然唔係」,沒料到警民情緒繃緊致警察暴力施襲,也沒有足夠準備與現場群眾協調。
清場當天,周永康等待警察拘捕時在黃傘下啜泣。他說港人堅持了80天「就係因為唔認命」,一天未改制度絕不會甘心,「當你做咗咁多嘢,更加唔會放棄」。佔領陣營內耗是目下最逼切的難題,三子把商議式民主帶進公民社會,應記一功,但現在徒具形式,需要投放更多時間實踐才有望解決派別之間的紛爭,「我都經常迷失,或者忘記真正對手係邊個,好易跌入猜忌同攻擊……前面仲有一大段路要行,當你見到咁多人願意砌落去,冇理由比以前更灰心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