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大食匯前奏 - 鄧達智

潮汕大食匯前奏 - 鄧達智

張大姐敏儀賜宴上海總會,除肥美酒蒸大河鰻,令人思念不已;攞命綿滑東坡肉。當然放入口怎會是瘦肉?豬皮並小小玻璃肉,只挑肥美吃。自少與豬為伍,吃豬肉自有一套。農村成長,那家沒養豬?
除非從商、從文、從工。
縱使如此,就是教書先生他的師奶也會在後園養一窩豬,不為買賣盈利也為年中祭祀、年尾酬神、一家大小過肥年。那個世代,只嫌家中豬隻未夠多未夠肥,豬瘦主人醜不夠體面。
養豬人家對豬的吃法自有一套:剛剛割出來熱騰騰豬下水腸臟即落已煲好大鍋粥,永世難忘粉腸的粉滑、豬肝的潤滑、豬心椗生腸的爽!不吃乳豬嫌牠未夠身肉香不濃。偏愛燒中豬帶骨五花腩。
煲湯,尤其冬天飲的湯需用不見天部份,取其軟滑,油多保暖。跟今天健康法則完全相反,舊時聽祖母說;打日本仔,多少人沒得吃餓死?不少人借貸、行乞,只為一塊肥肉油膏甚至豬皮,那腸肚無半點油星如何過冬?吹起北風,腳板都爆坼裂開來了,用豬皮包裹好讓滲血裂縫貼合!
廚房恆常幾盒燒豬油用作炒菜之外,午後下課無零食,聽得豬牛雞欄母雞唂唂,到雞窩從暖屈屈雞屁股下禾稈草堆一搜、新鮮走地家雞蛋;預一盤冷飯,撒一撮葱花,輕輕幾滴生抽,將飯炒開,撥開小小空間放點糖,燒微焦才將雞蛋打入至兩、三成熟才好混入飯粒共炒三數下──主角出場,澆一匙豬油倒入,加入飯粒炒兩炒,見那蛋漸金黃至七至八成熟,上碟:豬油香雞蛋香米飯香葱花香,香到冒泡!
從肥豬肉講到豬油蛋炒飯,所為何事?
明天飲食遊蕩團友幾人自駕出發汕頭,全程吃、吃、吃;中國地大,可沒剩幾處吃得鄉土、吃得獨特了!汕頭起碼目前仍舊異數,先將古法炒冷飯溫溫頭腦,讓腸肚準備才開始一行大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