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佔領運動在警方清場下結束,一下子我城仿似失焦,卻有一班有心人,早部署好佔領過後的行動,實行撐傘落區,主攻簡單易明的文宣工作,要把雨傘運動的理念、訴求與實況,盡量呈現到街坊面前。這個新生組織,一行數十人月內已三次到深水埗等基層地區,與居民傾偈。另一方面,串連新生代力量,部署出戰明年區議會。
「將事實帶入社區」
21歲的撐傘落區發言人黃瑞龍(阿龍),有意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區會。雖然理念上屬泛民,他無意加入政黨,「政黨有好多束縛,好似雨傘運動期間,泛民政黨係喺人力同資源上有唔少支援,但因社會主流唔認同佔領,結果進退失據,好怕得失選民」。他認為,泛民在運動期間過份被動,「區議員其實可發揮力量,主動接觸街坊,解釋理念,爭取更多支持。
阿龍早在和平佔中商討日已成為義工,佔領期間在金鐘擔任糾察,經常擔任通宵值夜崗位。阿龍說,雨傘運動更令他感責無旁貸,藝術家以作品記錄運動、網民做懶人包教育公眾,關心社區的他,認為投身區議會大有可為,「區議員喺立法會選舉時,係非常重要嘅地區樁腳,可左右選情。如果唔係咁重要,建制派唔會投放咁多資源落去」。
他認為,最大問題是很多市民誤以為區會、立會是割裂的兩回事,也未能充份掌握政黨真正的作為,不知好些政黨在社區宣傳一套,在立會議政及投票時卻是另一套,「講政治其實都係利民工作,要將民生同民主掛鈎,唔好贏咗粒糖、輸咗間廠。之不過教育市民明白政制,唔係好似清理下水道咁容易寫出嚟嘅政績」。是故他認為暴露政黨、政客表裏不一,與處理社區運動場草地保養同樣重要,「重點係將事實帶入社區」。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