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胃癌 享年86歲股壇教父李福兆逝世

不敵胃癌 享年86歲
股壇教父李福兆逝世

【本報訊】隱居泰國19年、大半生在香港金融圈打滾、有「股壇教父」之稱的李福兆,上周六因病去世,享年86歲,有關喪禮日期及治喪委員會詳情仍有待確定。人稱「校長」的李福兆2012年驗出患上胃癌,回港進行手術,切除三分之二個胃。後來病情轉差,去年決定由泰國回港治療兼休養,不時進出醫院。據了解,李的家人在過去數月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三數日前,李福兆的家人已不時進出醫院。
記者:吳永強 高淑嫻 孔雪茵

李福兆
(1929-2014)

與李國寶及李國章同輩的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李國棟醫生表示,李福兆數月前證實胃癌復發,上周他曾與李福兆的兒子見面,得知李情況危殆。
政經界對李福兆去世深感惋惜,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指,兩個月前於金融界定期聚會見過李福兆,狀態不差,「食嘢好清淡,講嘢滔滔不絕」,李當晚更風趣地說了幾句流利泰文。但約兩周前金融界有同類聚會,李並沒有出席,「大家都覺得好奇怪,如果佢喺香港,多數都會出席」,後來得知李是癌病復發。
張形容,李福兆為人「幾多計仔」,出任聯交所主席時表現良好,1987年股災停市四天的決定引發爭議,張卻認為李當年有此決定無可厚非。他指金融界會嘗試與李福兆的兒子聯絡,了解其後事有何需要幫忙。

一手促成聯交所成立

去年李福兆重返香江,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2012年因胃痛入院檢查,才發現腫瘤,已即時回港做手術切除,「無乜大礙,近幾個月都瘦咗30磅……要到7、8月完成化療。」以往中氣十足的他,病後說話已見無氣無力,短短50分鐘的訪問已經要多次「暫停」養神養聲。
原本李福兆在泰國過着他形容為「清風徐來、生活寫意」的日子,一個月打三次高爾夫球,閒時又和老友打麻雀、行街消遣。去年突然胃痛,入院照胃鏡,才發現遭病魔登門,惟他仍然處之泰然:「呢個係人生過程,如果要死都係死,無可避免。驚要死、唔驚又要死、你憤怒又要死、你開心又要死,唔需要認真。」
生於「四大華人家族」的李福兆,為李冠春最小的兒子,一生大起大落,曾與三胞兄李福慶等人創立遠東證券交易所,打破當年只有香港會才可以進行證券交易的局面,李福兆更出任後成立的聯交所主席,成為聯交所首任主席,同時贏得「股壇教父」美譽。
李福兆祖父李石朋早年在船運公司當學徒,並在船運公司一直工作,後來入股一間租船公司,並易名為和發成有限公司,該公司後來由李石朋長子,李福兆的父親李冠春接手承繼這家族生意。
而李福兆是李冠春的么子,自小受父親疼愛,而自李福兆出生以後,李冠春的生意亦越做越大,後來更與簡東浦成立東亞銀行,而李福兆自小受良好教育,入讀港大文學院不久後,被送到美國Wittenberg University就讀二年級,畢業後再到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並取得工商管理碩士,並取得會計師資格。
學成歸來的李福兆在1969年與胞兄李福慶成立遠東成交所,打破當年香港會一會獨大的證券交易市場局面,為搞活新交易所的成交,在有買家無貨之際,李兆福更不惜蝕讓所持有的股票,並打破過往在香港會的慣例,如開放予女性加入成為交易所會員等,令交易所深受市場歡迎,不消半年交易額已超過香港會。
後來,他更於1986年一手促成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合併,他亦順理成章成為聯交所首位主席,踏上事業的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