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多 港每172人有1個垃圾桶團體:扔得太方便 有礙減廢

全球最多 港每172人有1個垃圾桶
團體:扔得太方便 有礙減廢

【本報訊】政府聲稱垃圾圍城迫在眉睫,但社企「會社民工」指出,香港其實是垃圾桶圍城。港府管轄垃圾桶總數逾42,000個,是台北的14倍、首爾的10倍。過多垃圾桶而無源頭減廢措施,扔垃圾太方便,最終只會增加堆填區的壓力。組織認為旅遊區可按需要增設垃圾桶,但本港整體垃圾桶數量應削減一半。
記者:潘柏林

立法會財委會12月在建制派護航下,通過撥款擴建三個堆填區,舒緩垃圾堆填問題。會社民工創辦人朱漢強指出,堆填區猶如一個大垃圾桶,終會爆滿。過去11年政府轄下的垃圾桶數目不減反增,食環署垃圾桶2003年僅18,000個,至今增加17%,食環署、康文署和漁護署轄下共有42,820個垃圾桶,數目是新加坡的逾6倍、首爾的近10倍、台北的14倍。

中環皇后像廣場對出的斑馬線,四個角都放置了垃圾桶(箭嘴示)。馬泉崇攝

「多到變軍事物資」

以人均垃圾桶比例計算,香港也是排第一。例如首爾人口達1,000萬,但垃圾桶僅4,400個,每2,272人才有一個垃圾桶,香港則每172人便有一個垃圾桶。
朱漢強質疑香港垃圾桶密度太高,以食環署標準,垃圾桶應隔60米一個,但康文署管理的皇后像廣場垃圾桶隔5米一個,垃圾桶數目之多,甚至可在佔領運動期間供示威者做路障,「垃圾桶多到變軍事物資」。
食環署回應稱,該署是按行人路闊度、人流量及環境因素設置垃圾桶,署方會檢視設計和數目,配合環境局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
康文署則指,現時管理超過1,900個康體及文化場地,視乎需要提供適量的垃圾桶,署方待垃圾徵費計劃詳情落實後,考慮有否需要檢視設置垃圾桶的安排。
環境局最快會在2016年推行垃圾徵費,朱漢強認為社會和政府要有意識減少垃圾桶數目,但社會仍未開始討論,他任職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期間,有委員就曾稱垃圾桶一個也不能少。
朱漢強指台北在實施垃圾徵費等政策後,垃圾桶數目削減九成以上,台北、首爾等城市同屬旅遊城市,但當地政府彈性處理,在非旅遊區削減垃圾桶,旅遊旺季加設垃圾桶。

團體推「再見垃圾桶」

會社民工今年推出再見垃圾桶項目,舉辦工作坊讓市民了解垃圾桶數目、間距,希望市民反思垃圾桶是否有必要,如在美孚新邨內荔枝角花園,步行一分鐘便可穿過,卻有19個垃圾桶。他指七十年代清潔香港運動後,市民有意識將垃圾放入垃圾桶,但至今公民意識未再提升,政府只想保持市容整潔,堆填區功能猶如大垃圾桶,無助源頭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