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少數族裔兒童在港落地生根,但政府支援不涵蓋學前兒童,不少人到幼稚園畢業仍不諳中文,影響升學。樂施會調查發現,逾六成南亞裔父母期望子女可入讀主流小學。但父母不懂閱讀中文,近三成人甚至不懂說中文,難協助子女。樂施會建議在幼稚園試行中文加強學習班,針對少數族裔學童學中文的弱點設計教材。
樂施會透過問卷訪問271個低收入南亞家庭,超過九成受訪學童的母語非廣東話,近半從不閱讀中文書。他們的玩伴多是相同族裔,或與其他族裔以英文溝通,僅不足兩成人表示主要玩伴是華人,練習中文的機會非常少。該會亦接觸了44間幼稚園,逾半沒提供額外中文學習支援。
常跟不上進度
今年8歲的巴基斯坦裔男生何家仁(Saqlain Tariq)在家中排行最小,現於主流小學讀小三。他曾就讀英文幼稚園,印度裔老師用烏都語輔助教英文和數學。他當時主要與巴裔同學溝通,「唔知佢哋(華裔同學)講緊乜」,直言學中文很困難。讀高班時獲姐姐何雅珊幫助,家仁中文突飛猛進,重拾自信。雖與華裔同學仍有距離,但看得懂廣東話電視劇,最好的朋友也是華人。
家仁現與三位兄姊溝通多用廣東話,「鬧交先講烏都語」,自豪說可幫不太懂中文的媽媽做繙譯。不過,並非所有人都一樣幸運,「有啲同學仔冇姐姐幫」,常因跟不上進度而感徬徨。
樂施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說,少數族裔的中文程度差,影響日常生活及升學,也窒礙將來發展。支援少數族裔學習中文有助改善跨代貧窮,政府責無旁貸。不過,目前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未有涵蓋幼稚園,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
倡設班助學習
本港現時約有12,000個少數族裔學前兒童,該會建議透過扶貧委員會推行先導計劃,在10間幼稚園試行中文加強學習班,並聘請少數族裔助教,針對少數族裔學童設計教材,盼令他們升小一時可與華裔學生一同學習。樂施會現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辦《看懂.看不懂》攝影展,訴說少數族裔兒童在港生活的困難,展期至本月31日。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