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沒有蝙蝠俠,可幸我們身邊還有英雄。要推動社會向前,不一定要捨身取義,以自己擅長的事溫暖人心、為弱勢發聲、為公義企硬,哪怕只是說個笑話、煮餐飯你食!A hero can be anyone,莫因善小而不為,不要看輕自己微小的力量,2015年的英雄,可以由你接棒。
記者:葉青霞、陳慧敏
攝影:黃子偉、伍慶泉、林栢鈞
李家麟 橋底仁醫
時為晚上9時,剛下了場小雨,濕夾冷,我的肉身站在深水埗通州街街頭,靈魂卻在想念被窩與熱食。
未幾,一男子抬着一大個裝滿藥物、消毒用品的膠箱走近,他是為露宿者義診的80後中醫李家麟。我跟着他走到天橋底,看見一個用帆布與卡板搭建的小社區,難以想像這每晚露宿抵冷捱餓的生活。李家麟自5月起逢周四晚,風雨不改到天橋底開診,一到來,「街坊」便會走近,形成無形的輪診隊伍。「有個經常帶食物嚟探佢哋嘅朋友,有日問我可唔可以去睇睇一位大叔,話佢隻腳有事。我嚟到先發現,呢度住咗成90人咁多。佢哋大多數都營養不良,有腸胃病、皮膚病同痛症。見過有位哥哥隻腳個傷口已經生蟲,非常嚴重。」
義診除貼休息時間,還要貼錢。藥粉、營養粉他都是自掏腰包購買的,每月約花$4,000。「唔算好多啦。」政府對露宿者可說沒任何醫療支緩,他也不奢望政府會有甚麼改善,反而希望多些醫師能仗義幫忙。他提到將來有機構會派醫療車每周前來,屆時有醫師應診,他這個仁醫便可以功成身退,但離開是為了走得更遠。「醫療車運作暢順後,我會去診治隱蔽露宿者。」從他身上,我看到名副其實的「一念仁」。
梁妹榮 報紙代泥土 環保種生機
梁妹榮,妹叔,80歲,我說:「你望落唔似。」他立馬掏出身份證,是個可愛老人家,他每天行七層樓梯上天台打理植物園,不亦樂乎。
自從超市不賣泥,買便要到花墟,一買便是一大包,「根本用唔晒,大包又難搬。」泥土真的不可取替?眼看滿屋報紙,又想到紙張從樹木而來,忽發奇想,他姑且一試:「初頭未知得唔得,唔敢話畀人知。」經兩個多月測試,他發現報紙真能代替泥土,只要紙與紙之間有空間,根便可生長。為查看植物生長情況,他把漱口水樽、飲品膠樽變成一目了然的花盆。「報紙、膠樽家家戶戶都有,方便又慳錢。」這位油麻地老街坊早前更為區內藝術組織活化廳擔當老師,開班教授這種環保種植法。早前奪雜誌頒發的「惜物達人」獎,頒獎嘉賓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黃錦星對其發明可感興趣?他說:「我哋小市民做呢啲小事,佢係高官點會理?」
麥志豪 沉寃未雪 為動物發聲
8月,城際直通車撞死誤闖港鐵站的唐狗未雪全城關注,兩周前余仁生「黑狗廣告」抹黑唐狗,余仁生即日說改廣告,動物權益開始受人注視。
令大家痛痕的是未雪曾欲爬上月台,港鐵職員卻只用椅子嘗試助牠脫離險地,未雪最後枉死,官僚漠視生命讓人齒冷。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打算來年多出關於香港弱勢動物的書,到學校做講座,改變市民對流浪動物會咬小朋友的仇恨觀念。一直爭取各種動物權益的他說:「高牆太高,面對一個唔答人嘅政府,你能夠反抗幾多?學校有班會同我傾偈會問問題嘅學生,教育佢哋,效果比我嗌到聲嘶力竭或者遊行示威更大。冇得反抗就惟有寄望下一代,又或者透過教育改變成個社會嘅想法。」
林日曦 笑看瘋雲變
政府無能,議會畸形,《100毛》面書的愛黨宣言,治癒度高,拯救了很多瀕臨發癲的市民。
《100毛》雜誌與面書齊齊出擊,玩轉時事,夠貼地、夠快,還要好笑。背後發功的創辦人林日曦說:「嬲嘅事太多,但有冷面笑匠Tree Gun同蔣元秋嘅笑料調劑一下,心理上總算有個出口。」幽默論政,間接令年輕人多關心時事,那似政府以老餅思維搞青年政策!他早前於電台舌戰行會成員林健鋒,句句大快人心。「青年政策等年輕人做啦!」政府找維護自己權益的老油條搞?盞搞。
馬丁 有圖有真相
馬丁非傳媒,雨傘運動時卻走到最前線拍攝。「老土講,真係有圖有真相。」他的面書叫Martin Witness,每張照片皆留住溫度速度溫柔和憤怒,看着就覺得內有千言萬語。
他的偶像是神級戰地攝影師James Nachtwey,James讓他明白照片要有力量,首要與被攝對象有同理心。10月初大師到旺角佔領區拍攝,驅使他走到旺角。「旺角被標籤為龍蛇混雜,佔領者被稱暴徒,我想大家有個比較完整嘅畫面,判斷前先深思。」相集《每一把傘》收益撥捐浸大傳理系,擺明與《文匯報》 撤銷獎學金一事對着幹。
李淑賢 死守不退場
「我點阻礙到重建局決定?但點解唔等新街市建好先拆我檔?」觀塘重建,新臨時街市入伙日期一拖再拖。年初,市建局以每檔$96,000引誘商戶退場,賣女裝內衣的李淑賢死守。「咁大工程點可能容許咁大誤差?我以前做事跟大圍,𠵱家學懂爭取權益,我做衰人迫佢哋趕工囉,否則隨時等到2015年都開唔到檔。」
最後新街市於5月入伙,但欠水電、洗手間壞、夏天氣溫高達接近40℃,市建局及食環署互相卸責。2015年,她會爭取拆掉街市外圍那監倉似的鐵絲網,好讓市民見到街市,增加人流。
歐昶瑩 盼雞蛋結盟
面對抹黑與流言,女皇歐昶瑩仍為佔領區學生無間斷提供57日媽媽飯。
「睇住香港『淪陷』17年,若非我哋大人貪生怕死,俾你笑最不濟嘅年輕人都唔使押上前途,為港人抗爭。」煮飯日子堅定了她「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改變始於抗爭」的心,聖誕節期間,她煮飯替屯門及深水埗的老人家做冬,香港不會餓死人但會冷漠死人,政府不做的她補做,是種變相抗爭。2015年她希望集結雞蛋,「失去母雞嘅雞蛋,一定要結成同盟先至能夠對抗霸權高牆,沙唔聚埋一齊,就只會被風吹走,唔會成為浩翰沙漠。」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