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個月後便公佈財政預算案,年年「估錯數」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稱,早前他提到未來三個財政年度,政府賬目應該可以維持「年年有餘」,言論一出,他被指突然「轉性」,變得樂觀,但曾俊華澄清他沒有「轉性」,指出原本預計有赤字的2015/16財政年度,改為盈餘是因為剛公佈的500億元醫療融資開支,低於原來預算,改變收支預期。
曾俊華昨在網誌稱,「年年有餘」的說法,並非他個人的猜想,指出政府收支未來是盈是虧,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早前他所指「未來三年,年年有餘」,其實是根據財政預算案中的「中期預測」。
醫療融資開支低於預算
他指今年的中期預測,在2015/16至2018/19的四個年度中,除了2015/16年外,其餘三個年度都會錄得綜合盈餘。那麼為何2015/16年會「由虧轉盈」?曾俊華解釋,是因為原本預算的500億元醫療融資開支將在2015/16年度出現,但金額減少,「按照剛公佈的醫保計劃,明年的醫療融資開支應會低於原來的預算,改變了我們對該年度賬目收支的預期」。
既然有盈餘,為何早前又要求庫務科在政府內部推動所謂節約方案?曾俊華解釋,是因為「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在今年初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分別在開源、節流、儲蓄三方面做點工夫,改善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
■記者姚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