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胃管(Nasogastric tube insertion)屬簡單醫療程序,醫護人員把幼細的軟管經鼻孔、鼻腔、口腔和食道,直達胃腔,甚至小腸。
醫生使用胃管為腸道阻塞(Intestinal obstruction)病人「減壓」(decompression),減少不適,舒緩嘔吐,並可監察治療進度。病者有吞嚥困難,營養不良,亦可利用胃管進食,攝取足夠養份。
整個放胃管過程並不複雜,一般可以在病室內進行,若有技術困難,可用X光透視或內窺鏡協助。
某些病者並不適合使用胃管,易有併發症。「食道狹窄」(Esophageal stricture)胃管容易插穿食道。肝硬化病人大多有食道靜脈曲張,胃管碰到這些血管,可引致大出血。病者止血有困難,例如「血小板減少」(Thrombocytopenia)或「凝血功能有障礙」(Impaired coagulation function),又或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等藥物,放胃管容易引致腸胃出血。
放胃管有一定風險,例如胃管錯誤進入氣管,若未能及時察覺,食物或藥物餵入肺部,可導致嚴重肺炎。
放入胃管之後,使用前必須先進行X光檢查,確定胃管位置,才可開始使用。其他確認方法並不完全可靠,例如打入鹽水,然後抽回,又或是打空氣入胃,然後用聽筒在上腹表面聽取空氣聲。
正確使用胃管,有助病者康復,但使用期間,醫護人員必須小心監察胃管有沒有移位,病者有否不適。長期使用胃管可引致嘔吐、反胃和胃酸倒流等症狀,必須留意。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