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周記:居屋VS私樓 上車之苦 - 劉兆昌

老樓周記:居屋VS私樓 上車之苦 - 劉兆昌

新居屋合共2,160伙接受申請,扣除七折價由187萬元起至326萬元,針對力求上車、不求質素的小市民而言,正好是一個抗高樓價的選擇,因為居屋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最少20萬元便可上車,在私樓市場簡直是天方夜譚,估計其超額認購倍數將爆廠,只是多少而已。
居屋的誕生可追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香港政府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增加公共房屋的單位數量。到了1978年,首批居者有其屋屋苑正式推出,分別是葵涌悅麗苑、觀塘順緻苑、柴灣山翠苑、何文田俊民苑、香港仔漁暉苑及沙田穗禾苑,當時這些單位的售價大約是12萬元。部份居屋與出租公屋共用相同的樓宇設計,甚至直接由即將落成的出租公屋改裝而成。
今日居屋也不輕易上車,由於未能購買私樓但有置業需求的家庭數以10萬戶計,因此這批居屋只能照顧2,100多個家庭的需要,卻未能滿足廣大上車客的需求,同時新居屋尚有兩年時間才落成,在租金高企下,即使願意捱兩年貴租的有能力的人士也不多,故此令到資助房屋供應永遠追不上需求,既然大家都是等兩年,同樣有首期的市民不如申請白居二,起碼可以即刻入住避免捱貴租。
新居屋重售之初,碰上樓市高𥧌,加上來年施政報告料房屋問題乃重中之重,下一步將是如何落實未來10年長遠房屋策略,在資助房屋上加把勁。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