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投機客:從道氏理論看A股牛市 - 灝昇

八十後投機客:從道氏理論看A股牛市 - 灝昇

股市中很多人常以「牛市」或「熊市」來界定市況,「牛市」指資產價格越走越高的市場;相反,熊市是指資產價格越走越低。這是由於牛是用牛角往上頂作攻擊,而熊則是用掌往下打作攻擊,所以形象化之下便以牛借代上升的趨勢,熊借代下降的趨勢。
「牛市」或「熊市」的界定則來源於由查理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的「道氏理論」(Dow Theory),指股市的走勢並非隨機出現,而是循環和重複地按照規律反覆出現的。
很多人都很着重現時處於牛市或熊市哪一期,而規限自己的投資決定。他們往往忽略道氏當初界定牛市或熊市背後對大眾行為所造成供求影響的解釋。道氏當初雖界定牛熊通常有三個階段,但很多時候,某一個階段可能不會出現,而每個階段的周期均沒有時間限制,可能很長,亦可能很短。所以要為牛熊定分界,最好由理解背後的大眾行為開始,只要知道處於牛市或熊市的初期、運行中期或是末期便已足夠。
道氏認為牛市主要分為收集期、上升期和最後升浪三個階段。
收集期可視作熊三尾段或牛一初期,當時大部份不利的經濟因素已在市場反映,但市場普遍信心依然虛弱,大部份投資者不大願意入市,成交亦流於疏落,只有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或聰明錢)已開始在低價收集優質的股份,但拋售壓力亦減少,因為之前已經歷一段時間下跌,所以供應開始減少,而需求漸漸增加,造成大市慢慢上升。
上升期則正是典型牛市中的慢牛,可視作牛一尾段或牛市二期,大部份投資者在發覺牛一、股價破位上升後,開始相信經濟因素得以改善,逐漸對經濟復蘇有所期待,於是跟隨入市。但由於經濟因素仍處於回穩階段,間中會有不利因素出現,故造成市況常有後抽回調的出現,但整體而言仍會是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由於開始有新的資金進入,但同時經濟數據或消息時好時壞,故需求、供應皆十分之波動及容易受到數據或消息影響。
升浪的最後一期,則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牛三,配合經濟蓬勃,數據一致向好,市場人士對經濟前景十分樂觀,而同時全民皆股,令市場成交量大幅增加,不斷投入的資金令市場升至最高點,市場一面倒存在大量需求,而供應減少所以造成價格急升。但由於資金的投入十分大量而且速度很快,資金消耗很快,故通常是見頂先兆。
以今次A股升浪為例,在7月尾、8月頭時,以國企改革為名,喚醒了A股沉睡多時的巨牛,上證綜合指數由7月22日時2050點左右以一浪高於一浪的形勢升至11月22日的2450點左右,而成交量亦由7月每日平均的1,000億元左右升至11月每日平均的2,000億元,成交及指數皆以穩定的步伐慢慢向上,而當時資金已經偷步炒起A股中的金融等低估值藍籌板塊。以需求面、成交及指數升幅看來,當時已經踏入收集期,因為需求漸漸增加,造成價格和成交慢慢上升。
伴隨中國政府減息放水,A股於11月尾開始迎來另一急升,短短一個月間便由2450點左右升至現在的3100多點,成交量亦大增至每日平均4,000億元左右,有時甚至多至6,000億元。驟眼看來,此升幅及成交增幅與典型上升期的慢升形態不同,A股的升幅及成交量增幅比典型上升期急,原因在於A股始終不是一個成熟市場,而且A股的融資融券配合A股股民的性格亦助長了指數和成交的急升,以需求面去理解,可視為投資者開始相信經濟因素得以改善,逐漸對經濟有信心,於是很多人跟隨人市。可以肯定的是現時A股市況中,經濟因素仍未得以回穩,可是市場上的需求已確認,但亦已經超過收集期應有水平,故應介乎於收集期末段及上升期初段。
道氏相信當一種新走勢形成並確認後,它將會持續的機會率很高,以現在市況看來,A股踏入牛市的機會很高,相信牛市亦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道氏理論亦提及趨勢有分主要、次要與小型,即使現在身處於主要的牛市之中,亦會出現次要的調整趨勢,特別於上升期間,調整必時常出現,而且A股作為未成熟市場,調整可能很急、幅度很大,所以當調整出現時,不要害怕,只要市況仍處於一浪高於一浪形勢之下便跟着牛市的步伐前進!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