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沒法寫 - 邁克

沒見過沒法寫 - 邁克

張愛玲本人大概沒有戴首飾習慣,起碼在《對照記》的相片幾乎見不到,例外是一九五四年宋淇太太陪她到北角蘭心照相館穿改良鳳仙裝拍的一張,戴了一對閃亮的圓耳環。另一張低頭淺笑,替畫面點睛的是同一件道具,雖然說明一跳跳到五五年的美國,我懷疑攝於同一天同一影樓,光線和角度不一樣,由背後看硬高領像旗袍。除此沒有其他配件痕跡,千金小姐成長後過的並非富裕生活,她也志不在此。然而童年出入豪門,肯定見過不少穿金戴銀的安娣,《姑姑語錄》有這一段:「她手裏賣掉過許多珠寶,只有一塊淡紅的披霞,還留到現在,因為欠好的緣故。」輪到她這代應該所剩無幾了,除非她媽媽那邊有,然而也不像——離了婚的張太太移居海外,「珍珠港事變後她從新加坡逃難到印度,曾經做尼赫魯的兩個姐姐的秘書。一九五一年在英國又一度下廠做女工製皮包」,經濟拮据,箱子裏如果有珍品,恐怕早就變賣了。
題外話:最近未完成的《少帥》出版,中英對照的正文後附了一篇馮睎乾的導讀,材料豐富分析精細,與那些混飯吃的所謂張學研究鴻文不可同日而語。當中引了張一九六一年九月給宋太太鄺文美的信:「有兩支想寫的故事背景在東南亞,沒見過沒法寫,在香港住個一年光景,希望能有機會去看看。」隔了數星期又寫:「其實我那兩個非看不可的地方,台灣就是一個……」訪台為的是張學良,馮先生猜測,「至於另外一支故事,可能是那部沒有寫成的《鄭和》小說,因為場景涉及錫蘭」,言之當然成理,但我想,或者是她母親曾經住過的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