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刺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話題電影《The Interview》「死過翻生」後,昨天(周四)不只如期在聖誕節公映,多個網站更搶先在前晚播放,讓北美觀眾先睹為快。該片經歷黑客襲擊和抽片風波後,不少美國觀眾抱着撐言論自由和愛國心爭看,看過後評論卻毀譽參半。
電影《The Interview》引起黑客入侵發行商Sony影業電腦網絡,更威脅襲擊戲院,令各大院線拒絕上映,但小院線和獨立戲院紛請纓上映,至昨天已增加至320間。Sony前晚更宣佈,該片在美東時間前天下午1時起,可在Google Play和Google旗下YouTube網站、微軟旗下Xbox Video網上服務以及Sony一個網站觀看,可用約47港元租看或約117港元買數碼檔案,但只限於美加觀眾。
該片導演兼主角薛夫洛根(Seth Rogen)歡迎新安排,但指看笑片最好還是入場跟全院觀眾一起看。
《滾石》欣賞壞品味笑點
Google和微軟都指他們加入播放,是為了支持言論自由。分析指它們亦可藉此為其影視節目租買服務作推廣,電影公司亦可從中觀察戲院和網上同步公映主流大片,對票房收益會有甚麼影響。Xbox登入系統前天一度出現問題,微軟拒評論是否出於黑客入侵。
《The Interview》的風風雨雨,令不少美國觀眾第一時間上網看。華盛頓11歲男童斯奎蒂耶里認為該片很好笑,不斷取笑北韓。成年觀眾羅森說他是為「愛國責任」先睹為快,卻指該片「浪費言論自由,沒有趁機會表達對北韓的洞見」。
《綜藝》雜誌影評更狠批該片根本不好笑,形容觀眾像受「電影式水刑」,「北韓反對是對的」。《滾石》雜誌卻欣賞《The Interview》的「壞品味」笑點,給高分。
美國上周指Sony是被北韓在網上襲擊,北韓作出否認。北韓駐聯合國外交官金松前天譴責《The Interview》「譏諷我國主權和最高領袖的尊嚴,不可恕」,但稱北韓應不會有「實質反應」。
美聯社/路透社/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