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光陰似箭,2014年快要結束。環顧過去一年,全球政經形勢並非風調雨順,年初阿根廷債務危機憂慮,以至近期的俄羅斯危機,帶來不同程度的震盪,猶幸每次都有驚無險。今年財金市場最強最弱的範疇各有焦點。論強勢,美元肯定眾望所歸。隨着儲局下半年退市立場明朗化,加上歐洲和日本再啟動印鈔機救經濟,美元下半年起展現強勁升浪,並成為美股維持六年牛市的催化劑。在美元強勢和環球經濟疲弱,商品亦無運行,最慘烈的當然是大跌近半的油價。
【四大至Hot】
美元今年升逾一成
【走勢凌厲】
美元在2014年走勢異常堅挺,美滙指數年初至今升逾一成。由於美國經濟持續復蘇,以及市場預期美國最早將於明年中加息,本已擴至全球的寬鬆資金在今年起回歸美元資產。另一方面,資金則從資源國流出,加上日圓大幅貶值,亦加強美元升勢。
事實上,今年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系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下,全球經濟處於美國一家獨贏的狀態。
經濟率先復蘇的美國已開始考慮「收水」,但經濟復蘇緩慢的日本和擔心陷入通縮的歐洲,估計未來都會續推大規模量寬,因此出現了美元一枝獨秀的情況。
另一方面,俄羅斯、墨西哥和挪威等產油國貨幣受油價急跌而大幅貶值,對經濟擔憂已升溫,隨着美國加息日子臨近,過去數年流入新興市場和商品等風險資產的寬鬆資金,已回歸較安全的美元資產,對美元支持仍然強大。
美股吸金能力冠全球
【資金湧入】
美國經濟穩健成長,令美股過去一年的吸金能力特別強,截至12月初計,全年淨流入已錄得突破千億美元,高達1,001億美元,大幅領先全球其他市場。有基金經理指,美國退市後加息預期發酵,帶動美滙指數持續攀升,吸引資金流入美股,料趨勢會直至美國加息為止。
科技股仍然是今年美股的大贏家,納指年初至今累升逾11%,在美國三大股市中大幅跑贏。單計第三季,科技股盈利按年增長10.1%,屬各產業之冠,目前市場預期美國科技股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度按年盈利增長仍高達8.5%和10.4%。
至於標普500指數及道指,過去一年升幅雖不及納指,但充滿話題性,兩指數全年接連破頂數十次,標指更升穿2000點,高見2079點;道指則曾挑戰萬八大關不果,最高位見17991點。不過,阿里巴巴9月時在美國上市舉世矚目,上市僅三個月已較招股價大升約五成。
蘋果靠大芒領Phone騷
【一枝獨秀】
要數2014年贏家,當然要提蘋果公司,事關經過千呼萬喚,大屏幕iPhone終於登場,並且同時推出4.7吋和5.5吋任君選擇,市場反應熱烈,加上市場對明年初推出的智能手錶Apple Watch亦寄望甚殷,帶動蘋果股價今年屢創新高,成為業界表表者。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今年9月開售首周銷量達破紀錄的1,000萬部,加上集團增加股份回購,多家獲大行相繼調高目標價。
蘋果股價於11月25日攀上119.75美元的新高,相等於未拆細前的838美元,雖然近期跟隨大市回吐,今年仍累升逾三成,與主要對手三星下跌7%大相逕庭。
受惠股價飆升,蘋果上月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續是全球上市公司一哥,較排第二的埃克森美孚多逾70%,亦較瑞士約6,50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多。
全球企業併購增32%
【熱潮持續】
隨着美國股市頻創歷史新高,全球企業併購熱潮正如火如荼展開,據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統計,今年以來的併購金額至11月中時已高達3.2萬億美元,較去年全年暴增32%,並已超過2007年全年水平。
在上述破紀錄的併購個案中,約有三分之一發生在美國,反映美國企業的樂觀情緒。當中多數是業務前景變化急速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大藥廠Actavis上月斥660億美元收購Botox製造商Allergan就是其中一例,亦成為今年全球藥業最大宗收購案。
本月初大型油企Halliburton亦斥346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Baker Hughes,兩家公司本來已屬業內全球第二及第三大。
花旗全球併購業部門主管Mark Shafir指,併購活動受低息、股市強勢、公司具信心,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前景所推動,許多企業都不希望落後於對手。但所謂有聚有散,今年反映併購談不攏的所謂企業「悔婚率」亦高達21%,亦創新高。
【四大至Cold】
油價跌勢海嘯後最急
【仍未見底】
紐約期油今年上半年一直在90美元以上水平徘徊,倫敦布蘭特期油則維持在104美元以上。隨着俄羅斯及烏克蘭的衝突升溫,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更於6月中分別升至每桶107.26美元及115.06美元的高位;不過此後便急速下滑近半,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急跌勢。
俄烏局勢放緩,油價由升轉跌;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及需求疲弱,則令跌勢加速。油價連環跌穿多個支持位後,油組仍堅拒減產,成員國更相繼將出口石油減價,油價猶如陷入無底深潭。截至周三,紐約期油已由高位回落48%,報每桶55.84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亦跌48%,報每桶60.24美元。
部份石油出口國經濟大受打擊,其中油氣銷售收入佔整體出口收入達68%的俄羅斯,面臨違約風險,貨幣盧布於月中跌至歷史新低,兌美元曾見78水平,今年來貶值四成。
債王拖累PIMCO見紅
【睇錯方向】
環球市況波動,美國債市成為避險資產,備受追捧。以債聞名天下的「債王」格羅斯,卻沒有成為大贏家,反而被迫離開創辦的PIMCO;PIMCO本身亦錄得大額走資。
去年美國經濟好轉,加上聯儲局退市,國債價格下跌;格羅斯卻睇錯市,令PIMCO旗下總回報基金14年來首現負回報,資金流失達411億美元。今年初聯席投資總監埃利安離開,格羅斯與埃利安等領導層不和情況逐步浮面。
格羅斯9月離開PIMCO,有傳債王因成績不佳而被逼走,亦有指他的行為變得古怪。PIMCO則指,今年來領導層與格羅斯的分歧越發明顯。
「債王時代」告終,PIMCO於10月淨贖回金額達480億美元,今年截至11月贖回金額逾1,000億美元。今年10隻贖回錄額最多的基金中,5個屬PIMCO旗下。
日圓兌港元低見6.3算
【七年新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助日本脫離通縮,去年9月上場後推行經濟「三支箭」,令日圓由2013年的兌每美元約96水平,回落至最低見105,不過其後始終未有再跌穿該水平,直至8月才開始回落,並且於本月初跌至7年新低。
日圓上半年在好淡消息拉鋸下一直橫行。一方面,日本推量寬措施,加上4月調高銷售稅,令市場擔心當地經濟前景,日圓受壓;另方面,美國退市增加市場波動,日圓等避險資產受追捧。
不過下半年起日圓開始回軟,由於銷售稅的影響逐步浮現,第三季經濟收縮較預期多,11月初更意外地進一步擴大質化及量化寬鬆(QQE)規模。
截至周三,日圓今年以來下跌12%。日圓兌每美元今年2月曾高見100.97,及至本月初則曾跌至121.85,累計跌幅近兩成。每百日圓兌港元亦於本月跌穿6.4水平,低見6.3623,由高位回落逾17%。
對沖基金爆發贖回潮
【經營困難】
對沖基金今年回報仍乏善可陳,觸發更多客戶贖回,面對越益困難的經濟環境,業界今年關門大吉的情況,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多。
根據彭博社資料,對沖基金業今年平均僅錄得2%回報,是2011年以來最差,加上星級基金吸收大部份「新錢」,令行業經營倍添困難。單是今年上半年,已經有461家對沖基金公司結業,以此推算全年的執笠數目會多於900家,僅低於2009年的1,023間。例如,資產規模達370億美元的Brevan Howard資產管理,上月底就關閉旗下一隻6.3億美元的商品基金。而沽神約翰保爾森,旗下的事件驅動策略基金(event-driven)基金今年(截至11月)就累積虧損27%。
業內人士坦言,業界今年表現麻麻,細行承受更大的贖回壓力,估計更多中小型基金面臨淘汰。在各種不同策略的基金當中,宏觀基金及部份商品基金經理埋怨,低息及波幅細的市場環境下搵食艱難,宏觀基金今年平均僅錄1%回報,不少已經關門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