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產生的垃圾估計多達1,000萬立方米,若要壓縮在1公頃的土地內,就足以興建一座1,000米高的「垃圾塔」。這些垃圾因被燃油、石棉瓦和化學品污染,若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環境災難,令當局一度頭痛萬分,幸好在國際支援下,部份垃圾透過循環再用變成建築材料。
印尼班達亞齊是海嘯重災區之一,災後垃圾堆積如山,有垃圾更沖上內陸6公里範圍,面對這龐大垃圾,有生還者索性放火燒垃圾,但此舉不但污染空氣,還讓災民暴露於有毒氣體中,易患呼吸管道疾病,而部份垃圾沾上燃油或化學品,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當局幾經勸喻,才阻止居民繼續這樣做。當局清理道路障礙後,貨車每天不停將垃圾運到堆填區棄置,花了至少一年才清理完。
40萬工人將垃圾分類
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在發生海嘯後三個月,斥資4,050萬美元(3.1億港元)聘請40萬名臨時工人將垃圾分類,可循環再用的物料成功鋪建了100公里道路和製作1.2萬件木製家具,並成功清理了100萬立方米垃圾。
不過部份垃圾被胡亂棄置,估計對環境構成長遠損害。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