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大事2014】2014 A至Z

【動大事2014】2014 A至Z

【財經專題】

今日是拆禮物日(boxing day),大火雞吃過了,禮物也收了,趁2014年還餘下5天,是時候回顧一下今年的財經大事。回看今年,特點是好事不多,壞事亦不是太壞,由年頭到年尾,只是充斥着很多不好不壞的大事。在此嚴選26件財金大事,供大家回顧及展望,好為2015年做好準備。

A-shares 滬港通反應淡

Boxing day拆禮物之餘,不妨回顧一下今年的財金大事,當然亦包括至hot的雨傘運動。 資料圖片

中港股市大融合的首部曲,由滬港通正式揭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4月份於博鰲亞洲論壇突宣佈推行滬港通,將滬港兩地股市串連起來。有份參與籌備的財金人士雖多番強調滬港通是互惠互利的政策,但觀乎滬港通通車以來的一個半月,似乎兩地皆未見特別受惠。
原定在10月份通車的滬港通,曾傳因雨傘運動而被延遲通車,但最終仍能在11月17日正式開通。不過,全城期待的滬港通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當中南下買港股的「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額度從未用爆,至今約30個交易日,最多一日亦只用了17.68億元的配額,反應極為冷淡。至於北上買滬股的「滬股通」則相對較受歡迎,開通首日用爆130億元人民幣的每日限額,惟其後亦無以為繼。
滬港通雖對中港兩地股市未有特別幫助,但內地A股已一早自行發力。加上人行11月尾突宣佈減息,不但令滬綜指年內至今有冠絕全球的升幅,更在時隔3年半後再重上3000點關口,並創下成交突破萬億元的世界紀錄。滬港通到底對誰有更大幫助,不言而喻。

Budget Airlines 廉航爭相闖港開業

2014年香港航空業市場風起雲湧,港航姊妹公司香港快運正式轉型廉航,航線增至逾15條,轉型一年即火速獲利。同時,港航啟動上市計劃,傳以「雙幣雙股」集資6億美元。
多間外資航空公司蠢蠢欲動,勢瓜分香港廉航市場,新參賽者包括兩間日本代表:香草航空及明年2月來港的捷星日本。由東航(670)、信德(242)及澳洲航空合資的捷星香港,發牌進度緩慢,料發牌機構來年才舉行公開研訊。明年是廉航「盛開」之年。

Cheung Kong 長實撤資批評不絕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於2014年仍擺脫不了「撤資」的批評,單單分拆港燈(2638)、出售屈臣氏股權予淡馬錫、「連殼帶樓」悉數出售和記港陸(715)及減持葵涌8號貨櫃碼頭西權益等,已套現近750億元,就連中國社科院都罕有地點名指,李嘉誠的撤資傳聞,可能會對香港的營商競爭力有影響。
李嘉誠今年多次套現交易中,最叫人意外算是由計劃分拆屈臣氏上市,變為將部份股權售予淡馬錫,套現440億元。面對「撤資」批評,雖李嘉誠接受內地傳媒訪問重申,「集團以香港為基地,絕對不會遷冊」,但仍惹來點名批評。一直扎根香港的長實(001)年內更多次「走出去」,11月落實以最少158億元進軍飛機租賃業務,更是近年首次單獨大型投資海外業務。
政治方面,李嘉誠也被佔中「打搞」,佔中前他表態不支持佔中的做法,佔中後他又曾公開呼籲學生回家,換來的,卻是與其他三大富豪齊齊被新華社發表英文署名文章點名批評,未有積極響應習近平號召站出來明確反佔中。2015年時局料持續不穩,李嘉誠一舉一動繼續成為焦點。

Data 手機數據費加價

自從香港電訊(6823)主席李澤楷於去年12月宣佈「回購」CSL後,香港的電訊商即時由5個變成4個,整個電訊市場出現結構性改變,連唯一外資電訊商也離開,整個業界變得「同聲同氣」,加上流動數據使用量隨着智能手機日漸普及而大幅上升,根據粗略統計,過去一年4家電訊商合共加價超過10次,其中學生至愛的「限速無限上網」月費計劃變得「買少見少」,展望明年,香港電訊高層近日表示會否加價視乎成本而定。

Emerging Markets 貨幣殘 盧布瀉

2014年是新興市場的「受難年」。美元強勢及油價崩盤,拖累新興市場貨幣跌至14年來最低水平。其中盧布更曾單日暴瀉19%,俄羅斯央行唯有瘋狂加息以托滙價。除了俄羅斯外,其他天然資源出口國如尼日利亞及墨西哥等亦大受影響。即使大型石油消費國如土耳其、南非亦因貨幣下跌,享受不到油價下跌的好處。
國際清算行更警告,美元上升對新興市場構成負面影響,主因當地企業累積大量美元貸款,或加大當地企業的債務負擔。2015年新興市場將繼續不好過。

Federal Reserve 聯儲局明年肯定加息

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1月卸任,結束八年任期,最後一招親自啟動退市。聯儲局首位女主席耶倫2月走馬上任,她一直被視為鴿派。年內退市、加息消息滿天飛,最終11月聯儲局出手,結束量化寬鬆買債計劃。耶倫剛上任時一句無心話,使市場一直期望QE結束後六個月開始加息,雖未有定案,但耶倫在聯儲局最近一次會議後表示,未來兩次會議應不會加息,加上聯儲局調低明年底息口預測至1.125厘,令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加息一厘。其他主要央行未有跟隨退市,歐、日央行更加大量寬,大經濟體貨幣政策個別發展。聯儲局每個決定,將繼續左右全球大市。

Gaming 濠賭由天堂跌落地獄

濠賭股2014年完美演繹「反高潮」!澳門賭業承接2013年的強勢,踏入2014年首半年亦繼續「係威係勢」。不過轉入下半年,濠賭的繁華景象不復再,賭收按年罕有出現下跌,跌幅更一個月比一個月加大,令2014年賭收埋單幾鐵定要倒退收場,而6大濠賭股年內市值亦已蒸發逾5,000億元。
賭股2014上半年繼續成為「當紅炸子雞」,濠賭股續受市場追捧,當中呂志和旗下的銀娛(027)股價更曾錄得83.35元即市歷史新高,令呂氏的身家水漲船高,一度威脅李嘉誠首富地位。但隨着多項針對賭業的政策在下半年陸續出現,包括嚴禁在賭場內使用銀聯卡、收緊過境簽證逗留日數及中場全面禁煙令,已令濠賭生意一落千丈。而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更親自出口術指濠賭業不宜獨大,使濠賭業雪上加霜。
對於濠賭突由天堂跌落地獄,實德環球(487)副主席兼澳門十六浦度假村副行政總裁馬浩文卻未感失望,認為2014年將是濠賭業由過去集中於貴賓(VIP)生意轉攻中場(散客)的轉捩年,相信濠賭業若能轉型,日後將可賺得更多。

HKTV 終於開台!

經過五年的努力,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終於在11月19日正式開台,以OTT形式「無牌」播劇,更以高價賣廣告挑機TVB(511),由於網絡容量限制,開台初期日日「塞車」,開台首周收視,平均每日最多有56.3萬人捧場,相當於8.6點收視,成為第二高收視的電視台。
展望2015年,港視除表明再次重新開拍劇集,全城期待的是其網購平台,看看王維基如何在香港這彈丸之地發展近年迅速發展的網購市場。

港視經歷連串發牌挫敗後,終於以網絡電視形式開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結上綠呔賀王維基。

iPhone 續炒貴

iPhone 6及6 Plus在9月尾面世,照例熱炒,「先達價」最癲炒到18,000元,比原價貴1.2倍。適逢佔領行動9月底開始,iPhone銷情意外幫助零售業,帶動9月零售業銷貨金額上升4.8%。傳聞iPhone 6是蘋果首部、已故教主喬布斯完全沒有參與的新產品,惟連同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料會令蘋果產品熱潮持續。行政總裁庫克今年亦大方出櫃,稱希望犧牲個人私隱,協助對性取向有疑慮的人,成為全美500大企業首位出櫃的行政總裁。
想買iPhone 6但還未買到?有較悲觀的看法,恐怕若果產能問題仍不能解決,預期有關短缺情況會延續至2015年初,由聖誕禮物變農曆新年禮物。

Jack Ma 馬雲:做首富很痛苦

在堅持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下,阿里巴巴今年最終棄港赴美,於9月19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不但成為市值最大的中資科網股,還超越美國零售巨擎沃爾瑪,兼躋身美國市場十大企業之列。
阿里首日上市收報93.89美元,較發行價大升38.07%。在雙十一節創出銷售額達571.12億人民幣後,阿里股價更一度貼近120美元,令其市值迫近3,000億美元大關,但被視為最值錢的「金蛋」支付寶,卻不在上市之列,惟它未來上市估值下限定必超過250億美元。
50歲的主席馬雲身家水漲船高,不但成為中國首富,拋離騰訊(700)主席馬化騰、萬達集團主席王健林等人,身家更於12月超越李嘉誠登上亞洲首富;惟馬雲依然爭議不減,向外界表明做中國首富很痛苦。首富之位,向來都不易坐得穩的,爭奪戰2015年繼續上演。

阿里巴巴以68美元在紐交所上市,首日即升近四成,主席馬雲笑得開懷。

Kimchi 韓流全面襲港

2014年韓風繼續吹不停,過去一年更強勢攻佔香港化妝品市場。據韓國關稅廳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取代了日本,於今年頭8個月為韓國化妝品第二大出口地,總出口量為9,574噸,按年急增83%,合共貨值2.13億美元(約16.5億港元)。
香港更成為韓國出口食品第五大市場,但進口最多的食品並非泡菜,而是紅蔘。主要受惠內地旅客來港掃貨,料今年的紅蔘進口量較去年增加15%,達3,200萬美元(約2.49億港元)。可見將來,韓流將繼續襲港。

Luxury 打貪影響奢侈品銷情

內地反貪腐、倡節約之風,今年越吹越烈,影響無遠弗屆。除了豪宅、珠寶首飾、名牌包包等奢侈品外,聞說就連避孕套的銷情也大受打擊,有國企連平日放在辦公室款客的糖果,都因此而要「trade down」。據美銀美林估計,反貪腐已令中國今年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接近1%的GDP。
今年國際名牌企業生意疲弱,最早進軍內地的名牌之一Gucci,今年同店銷售持續下跌;另一龍頭LVMH更坦言,中國奢侈品的高增長已「一去不返」,香港生意亦因內地旅客減少而出現下滑。在本港上市的Prada(1913),最新公佈的第三季純利按年大跌44%,大中華地區銷售顯著惡化,跌幅擴闊至9%。Prada管理層表示,要再削減開店數目,並加大力度銷售較平價的系列,以催谷生意,料短期經營環境仍然困難。
再看看香港今年的零售數據。1至10月份本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售額,按年跌14.4%。周大福(1929)董事總經理黃紹基認為,本港生意最艱難的時間已過,最新11月份的銷售已回復按年持平,相信2015年表現會繼續復蘇,惟速度將相當緩慢。

Miss 邵逸夫李福和離世

回顧2014年,不少政經界猛人離我們而去,其中人稱六叔的電視廣播(511,TVB)榮譽主席邵逸夫年初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6歲,一眾睇TVB劇長大的香港人只能永遠懷念這位叱咤影視風雲半世紀的傳奇人物。
1月初,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的邵逸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邵氏兄弟,拍攝過千部電影,對推動華語電影業的發展,六十年代進軍電視業,創辦香港首間免費電視台TVB,製作無數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7月,影響本港政商界近百年的李佩材家族,第四代「福字輩」成員李福和病逝,終年98歲,李福和是本港銀行家及政治家,曾任東亞銀行(023)董事局主席多年,及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曾與鍾士元及鄧蓮如到英國參與香港前途談判。9月,有「功職王」之稱的張建東因癌症病逝,終年67歲。
此外,本港老牌百貨公司先施(244)的第三代掌舵人馬景華及有「收租王」美譽永倫集團主席倫志炎亦分別於年內逝世。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但願人長久。

New Media 「主場新聞」翻生

雨傘運動令香港新媒體遍地開花,不少傳媒機構透過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上載佔領事件相關的故事及衝突短片,同時令大量公民記者湧現,在現場發佈即時資訊,令《SocREC社會記錄頻道》及《香港獨立媒體》等網媒迅速成長。
另外,「主場新聞」7月突然結業,創辦人蔡東豪僅以「我恐懼」來交代,震驚傳媒界;但雨傘運動結束後,12月23日另起爐灶成立《立場新聞》。新媒體將再起風雲。

Oil 油價五年半最平

受全球經濟增長放慢影響,市場憂慮全球石油供應過盛,油價由6月起至今跌幅逾40%,美國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更跌至5年半新低。由於環球能源需求疲弱、美元強勢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維持每日3,000萬桶產量目標不變,市場料油價短期內難言反彈。

Property 細價樓喪升

香港樓市今年繼續喪升,在政府辣招未撤、嚴控需求下,樓價不跌反升,細價樓更屢創新高,全年樓價升超過一成,是2009年來連續第六年上升。展望明年,加息在即,外資大行齊齊唱淡,瑞銀估跌一成、瑞信及德銀分別估跌15%及20%,最淡則是巴克萊,看跌35%。
內地方面,中國樓市在去年亢奮過後,今年初突然遇冷,但隨着中央限購令鬆綁及人行減息等利好消息下,樓市氣氛開始轉好,惟分析普遍預料內房高增長不再,供求可漸趨平衡,樓價不會大跌亦不會大升。

Qianhai 前海發展進度慢

當年來勢洶洶的前海成立至今已四周年,當中重點發展的金融行業,至今以本港銀行業較為受惠,基金業只率先開放予私募和創投基金營運;證券業自空降滬港通後,於前海的發展仍一片空白;未來更大機會透過深港通模式,打通深港兩地證券市場連繫。
至於成立一年的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方面以讓企業成立自由貿易賬戶發展較快。未來會將自由貿易賬戶試驗由只限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擴至外幣,由中資銀行擴展至外資銀行,以及從銀行業賬戶擴展其他領域。

RMB 年內罕見貶值

自2005年滙改開始,人民幣滙價有升無跌,今年初,在驅趕熱錢、為擴闊波動區間試水溫,及扭轉市場對滙率走向之預期的大前提下,人行出手干預滙市,人民幣於2月份告別穩步升值走勢,曾一度貶值3.5%,令市場一地「眼鏡碎」。大部份大行轉軚看人幣年內貶值,較樂觀的也只是估全年只能微升。
人行其後宣佈3月17日起,即期外滙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區間擴闊至2%,即中間價每日升或跌限於2%。在岸價及離岸人民幣滙價隨之變得波動,離岸價更一度被推低至6.25水平,導致不少衍生工具合約需要止蝕平倉,本港銀行亦相繼推睇淡人民幣結構性定存產品。
人民幣雙向波動格局形成,滙價於5月尾觸底,並反覆向上,貶幅由逾3%亦逐漸收窄至約2.3%。展望來年,花旗香港估計人行未來兩季會再減息,加上美元偏強,人民幣短期內或輕微貶值,3個月內或見6.15水平,未來6至12個月則有機會見6.25。除人民幣滙率走勢,市場另一個關注點,是人民幣2015年國際步伐會否進一步加快。一切在變化中。

Sun Hung Kai 世紀貪污案有裁決

新地(016)案堪稱香港有史以來涉及最高級政府官員及地產商的貪污案,9人陪審團經過五日四夜合共45小時商議後作裁決,涉案5人有4人罪成。
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5項控罪成立,被判入獄7年半;新地聯席主席郭炳江一項串謀干犯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他被指在許仕仁上任政務司司長前,向許提供逾800萬元賄款,作為許優待新地的「甜頭」,結果陪審團以7比2的比數判他罪名成立,被判入獄五年,罰款50萬元。
法官在判刑時向郭炳江指,希望他得到教訓,又謂:「黑夜有痛楚,但迎接未來有喜樂」,而郭的代表律師已表明會就定罪上訴。案中唯一脫罪的是另一新地聯席主席郭炳聯。

Tesla 掀電動車熱潮

美國電動跑車生產商Tesla掀起全球電動車狂熱,有真人版「Iron Man」之稱、Elon Musk創辦的Tesla,所出售電動跑車Model S全球大賣,股價由年初約150美元,曾勁升至約280美元。同時,Tesla進軍亞洲地區,香港車主今年7月接收新車,中國市場成為Tesla最重要市場之一。
國產貨比亞迪(1211)今年表現叫人失望,受限電池產量不足,新能源汽車業務未見曙光。公司全年股價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般,由年初約35元,一度炒高至近60元,惟年底時再回落至30元邊緣。

Umbrella movement 佔領運動全球矚目

要數今年本港最動魄驚心的大事,肯定非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莫屬。這場持續了近3個月的佔領運動,於9月26日、由學生重奪公民廣場一刻展開,9月28日防暴警察在金鐘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觸發大量市民到金鐘抗議,佔領運動因而蔓延至中環、銅鑼灣及旺角等地區,並持續近3個月,12月11日清場,獲國際媒體廣泛報道。
佔領發生後翌日、即9月29日,港股曾挫近450點,其後一個月大市走勢偏軟,不過,隨着佔領運動對經濟影響漸趨明朗,恒指在運動發生後一個月、即10月29日,已成功收復失地,重上23800點水平。部份餐飲、零售業生意受打擊,有商戶更須短暫關門休業,不過,市民及內地旅客轉戰其他非佔領地區購物,抵銷了部份連鎖零售商損失。
最後埋單計數,10月份香港零售仍微升1.4%,整體及內地旅客亦分別增長12.6%及18.3%。到11月,多間零售商均表示生意正逐步回復正常。

Venture Capital 李嘉誠點石成金

要數香港創投基金,最出名當然是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作為香港首富李嘉誠私人投資,染指新科技戰績尤其彪炳,成功看中facebook、Skype及Siri等科技公司而聲名大噪,李嘉誠對自己眼光也謙稱「離奇」,指「並唔係投資10件全部都成功,但都有7件成功」。
維港投資由李嘉誠紅顏知己周凱旋主理,至今已斥資逾億美元,入股57間公司,投資散佈美國、以色列、歐洲等。周凱旋今年在中國多處地方路演,向外展示創新科技,專注於教育改革、醫療服務及科研,「維港投資難以稱得上為真正的風險投資基金,我們工作主要是按李嘉誠個人興趣而決定作出投資。」
其中維港投資特別看重食物科技,先後入股植物蛋商Hampton Creek、植物牛肉商Impossible Foods等。另又在解決水污染、伊波拉病毒、能量危機等方面作出投資。維港投資最終會否上市?會否成為李氏在科技投資的上市旗艦?留待2015年再找答案。

Wing Hang 永亨 創興 賣盤

今年港銀最矚目事件,肯定是兩間老牌華資行──創興(1111)及永亨銀行易手,兩家華資行先後完成收購轉讓交易,分別改由越秀集團及新加坡華僑銀行控制。華資行現餘下東亞(023)及大新(2356)。
分析認為,兩行均以稍微高於兩倍以上市賬率作價成交,反映港銀的併購興趣仍然存在,買家行列湧現了內地非金融機構企業,及東南亞資金名字,證明大中華市場及離岸人幣業務概念等誘因下,只要「價啱」,港銀仍然不乏人問津。

Xi Jinping 習近平打大老虎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繼續大力打貪,大老虎黨中央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令計劃也被拉下馬,開除黨籍受審;高檔餐飲、珠寶鐘表市場亦持續受壓。他亦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發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市場認為打貪未完結,明年將續有好戲上演。

Yen 日圓貶值逾一成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推量化寬鬆,期望透過推低日圓,使本國通脹在2015年中前谷至2%,惟日圓今年首8個月變動不大,僅維持1美元兌100至105(日圓.下同)水平。
10月底日本央行出其不意擴大量化及質化寬鬆(QQE)規模,每年買債提升至80萬億日圓,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亦調整資產配置,買國債比例由60%大降至35%,國內和海外股票投資比例增加約一倍至50%;購買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房地產投資基金(REIT)的規模大增2倍,使日圓又開展新一輪跌浪。
今年至今日圓貶值逾14%,每百日圓兌6.41港元,本港遊日情緒再度高漲,而日圓跌勢似會延續至2015年,星展集團財資及市場部總監伍維洪估計,在美元持續強勢下,來年首季日圓有機會衝至125至128水平,惟其後將會見頂回調,法興則預測日圓明年3月將下試140,即每百日圓跌至兌5.5算港元。大家可繼續去日本「掃平貨」。

Zhang Zi Dao 獐子島8億扇貝失蹤

若不是8億元扇貝一夜失蹤,很多人也不知道,深交所有一家公司叫獐子島,亦不會有人再留意生物資產是如此難以估算。經歷個多月來調查,中證監指無發現不當賬目,亦無發現奇怪交易,但奇怪的是,「無罪」的大股東卻自掏1億元出來「填數」,管理層亦一律減薪。
獐子島事件不只是2014年內地最出名疑似造假事件,更是一宗股民共同參與的偵探事件,雖結局得不到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