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在受虐者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部份施虐者冷靜後反省己過,希望能再見子女。保良局「童心同行」子女探視服務,讓浪子回頭的施虐者在社工和義工陪同下重拾親子情。義工楊明燕見盡鐵漢柔情,試過有嚴重潔癖的父親緊抱「嘔奶」幼子,即使滿身髒臭卻沒半句怨言。她也因做義工更加珍惜身邊人,「𠵱家會同個女講掛住你,有啲說話應該講就要講」。
潔癖父緊抱嘔奶子
年約50歲的楊明燕,子女均已長大成人,樂得輕鬆,兩年前偶然成為子女探視義工。她說會讓探視者自由發揮,「真係唔得先幫」。如小朋友不作聲,便說「不如嗌吓爸爸」,或提醒爸爸改用細匙羹餵幼子吃飯,「希望大家相處開心」。協助探視者與子女重新建立感情並不容易,「將心比己,想像同屋企人好耐冇見會想做啲乜」。
她說,試過有嬰兒嘔奶,「爸爸成件衫成手都係(嘔吐物),但仍然抱住」,後來才知他有嚴重潔癖,「可想而知佢幾錫個BB」,前妻也覺感動,「估唔到佢有咁大改變」。她也遇過六個月大嬰兒,每離開媽媽便放聲大哭,「見爸爸半個鐘,喊足半個鐘,見到好心酸」。見面時間有限,爸爸離開時大多不捨得,「惟有叫佢再抱吓、錫吓小朋友」。
兒童未必直接受虐,但心靈創傷同樣不易癒合。婦女對前夫怨恨深,更可能令子女成為磨心。保良局綜合家庭服務發展主任鄭德華說,有些小朋友對爸爸又愛又恨,「阿媽話你係衰人」。若他們感抗拒,便不會安排見面,「小朋友係得益,唔係嚟受罪」。
保良局翠林中心兩年前開辦子女探視服務,由社工轉介合適個案,讓探視者在社工及義工陪同下與子女見面。中心主任謝美珠說,探視者在專用門口進出,並在特定房間探視,不會與前夫或前妻見面避免尷尬。社工也會與探視者約法三章,不可詢問子女住處及學校等。她強調服務並非修補婚姻,只是讓兒童盡量感受父母的愛。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