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首次親嚐日本士多啤梨,紅彤彤的莓肉,一口咬下,果汁四濺,莓香在十指之間,縈繞不散。此後,若出走日本,いちご狩リ(採摘草莓)總是會在行程裏頭。七年多前,香港竟也種出士多啤梨來。論品種味道雖然拍馬也追不上,可是假日能在香港郊區摘士多啤梨已經不可思議。幾年下來,士多啤梨園在東北遍地開花,質素亦越來越好。這年,甚至種出脹卜卜、帶奶香的品種。趁聖誕節走進紅與綠的果園,讓這個Christmas更甜蜜!
記者:李 莉、何嘉茵
攝影:梁志永、林栢鈞
今年首度試種成功的品種,源自日本,名叫奶油士多啤梨或牛奶士多啤梨,憑名字可以推測它跟牛奶有關,但意想不到的是真以牛奶灌溉。「每星期要用鮮奶或者奶粉開嘅牛奶淋兩次,人哋淋水我淋奶呀!」在港初次培植這品種的農夫、老徐農場的主人徐潔偉笑着說。我們走進這片位於打鼓嶺雲泉仙館旁的農田,棚架下的士多啤梨葉長得十分茂密,而且不論根莖還是枝葉都比常見的肥大茁莊。翻開葉子,便能發現碩大通紅的奶油士多啤梨,可真媲美福岡博多的體積,只是顏色不及那長自火山土的來得鮮艷欲滴。
生長期較慢 餘韻有奶香
「呢個品種比另一種常見嘅法蘭蒂士多啤梨生長期慢咗足足有三個星期,你睇,嗰邊嘅法蘭蒂種幾乎都結晒紅色嘅果,但呢邊仲係零零丁丁。」老徐邊剪葉邊解釋。生長期雖然慢,但把紅透了的摘下來跟法蘭蒂種比一比,飲牛奶精華長大的不只體積更大,顏色也較光亮。吃下呢,法蘭蒂種味道甜中帶酸,而奶油士多啤梨則較爽甜,更有一陣奶香餘韻。據老徐所言,要是再多曬幾天冬日的和暖陽光,味道會更香甜!
這種奶油士多啤梨,產量少,價錢拍得住日本出產,卻因比日本的新鮮,所以仍吸引不少人慕名前來即摘即磅。不過,1月才是奶油種最好的季節,暫時還是有點疏落,出發前最好先致電查詢。別看老徐是個農夫,做果醬也耍家,他會將體積細小但紅艷動人的士多啤梨煮成果醬,吃下還有原粒果肉,滿口鮮甜味美。
自家製果醬
材料
士多啤梨:兩磅
砂糖:約3湯匙
玻璃樽(經高溫消毒):3個
步驟
老徐農莊
6829 3132
錦田有齊法日韓
作為全港最大、佔地18萬呎的有機士多啤梨自摘園,位於錦田鄉村俱樂部旁,我花了兩小時才找到該處,而迎接我們的是腳踏水靴、曬得一身黝黑的園主陳容根。他今年51歲,十多年前由建築轉行做農夫,堅持有機種植,現時在流浮山及元朗有三四塊農田。驟眼看,綠油油的農田竟看不到士多啤梨耀目的鮮紅,沒想像般如葡萄園的氣勢。蹲下仔細觀看,原來它們都像少女般害羞地躲在葉子底下,青的、黃的,連紅色也有不同層次。「未熟係青黃色,慢慢熟透之後,先會演變成紅色,其中以深紅色最清甜,通常會深深隱藏喺綠葉之中。」他翻開層層葉子,便見深紅色的士多啤梨,體積約有兩節手指頭大,着我用剪刀把它連莖摘下來。輕輕抹去表面泥土,即時送進口,果然沒絲毫酸味,甜味十足。「即摘即食係最好味嘅!用天然方法嚟種始終較溫室嘅好,整粒由內到外都帶深紅色,經陽光照耀之下慢慢成熟,溫室種植嘅核心會帶啲白色,裏面嘅水份會差少少。」
人手除葉 保持甜度
這裏種有三個士多啤梨品種,產量最多的是法國種,士多啤梨較大,形狀不一;其次是韓國種及日本種,前者形狀較直身及飽滿,日本種則呈雞心形,尖而細小。其中又以日韓兩者的種植難度較高,售價亦較貴。「日韓種一棵會生好多枝葉,當結果嗰陣,太多枝葉就會搶走糖份,所以每日要用人手摘走多餘嘅,幾麻煩。」的確,種植士多啤梨並不容易,每年9月,他們要先取出種子放到育苗場,到生長成一株株的芽體,便移往農田繼續栽種,並以黑膠膜覆蓋泥土表面,待12月初才踏入收成期。每棵約可出產磅半至兩磅的士多啤梨,直至4、5月便會休耕。
有機士多啤梨自摘園
http://www.yl.hk/ktsb
粒粒皆辛苦
三大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