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走堅道,一座座華麗教堂呈現眼前。聖約翰座堂的別緻琉璃窗、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200磅真金箔十字架都令人嘆為觀止。來到聖誕,教堂馬槽沒想像般豪裝。耶穌在馬槽出生表明祂謙卑降生成人,一些意大利教堂內只有簡陋擺設,單從人像的眼神訴說故事。在瑪利諾神父會院內展示已故神父畢尚華的馬槽裝飾珍藏,連五官不全的木雕都塑造出平安感覺。平安是否早已埋心中?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潘志恆
聖約翰座堂的牧師Nigel曾居意大利,他指聖誕期間到訪羅馬,絕不能錯過聖彼得堡廣場那真人原大的馬槽人像擺設,在黑夜天幕襯托下,馬槽疑幻似真,眨眼間還會誤把天上的星當成數千年前帶領東方三博士朝拜聖嬰的那顆恆星。
香港當然不及意大利的宗教氣氛濃厚,在天主教及聖公會教堂內的馬槽擺設亦比較「山寨」。牧師Nigel笑言眼神才是重點,他指着聖約翰座堂內的馬槽擺設說:「你看,童貞女瑪利亞低頭凝視剛出生的聖嬰,一臉忠誠的樣子,這切合她的性格。至於這個若瑟公仔,瞪眼的表情表現得不錯。因為天使報夢叫他迎娶懷着聖嬰的瑪利亞,所以他表現驚訝都是合情合理。」Nigel說各地馬槽擺設都有其特色,他曾看過清裝的聖母,而意大利的馬槽擺設就像客廳般掛上窗簾,又有市集,「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點是馬槽擺設能否表現出耶穌謙卑降生成人的故事。」
欣賞馬槽 留意人物眼神
一言驚醒夢中人,今年再次「穿州過省」到赤柱,重遊已故畢神父的畢生馬槽擺設珍藏,就發現馬槽作品的趣味,原來每一件作品中,人物公仔的眼神都不一樣。有些看似憂傷,難道是預知耶穌將來會受難而難過?有些的眼神卻充滿盼望,甚至一個五官不齊全的木雕,都能讓人感受到平安。
將重遊經歷跟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陳志明副主教,他即搖頭說:「他們不是憂傷,而是作者想表達世人對耶穌救恩的無知。即使耶穌出世前,天使曾向若瑟報夢,甚至告知瑪利亞將會懷孕生子,他其實都不太清楚救恩究竟是甚麼。」副主教分享他最欣賞的一些東方馬槽畫作,「作者們喜歡繪畫人物別過臉,同樣是想表達人物對救恩的無知。」經他這樣一說,我想起畢神父收藏的一幅非現實馬槽景象砌圖,作者將馬槽外的景象繪畫成人潮湧湧,然後有一位人物別過臉去,而非看着聖嬰,「那人就是若瑟,外面的人潮則是作者想像人人來朝聖的景象。」聖誕節到過聖約翰座堂及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發現兩間教堂內的馬槽均沒有東方三博士,牧師Nigel說:「平安夜的彌撒,我們才會把博士的人像從前台的右方搬向馬槽,讓會眾上前祈禱。」
波蘭另類 彩色錫紙馬槽
在港,馬槽文化未算深厚,遠在波蘭,則有11月10日的“David Motak Day”。這日並非為了紀念甚麼已故人物,而是表揚David Motak為波蘭馬槽(szopki)傳統作出的貢獻。兒時居於波蘭舊都克拉科夫,David熟悉馬槽歷史文化。2010年,他還獲得克拉科夫年度馬槽設計比賽的“Special Award for Artistic Merit”,今年亦獲美國保育文物機構Rivers of Steel National Heritage頒授「藝術大師及傳統承傳者」榮譽。「波蘭人家家戶戶都在聖誕節自製馬槽,卻沒有教授製作szopki的課程,所以我在2003年舉辦了個為期六星期的班,教授近千人製作傳統szopki。」
Szopki跟傳統馬槽有很大分別,它並非旨在歌頌耶穌,而是擁抱波蘭建築。它們以彩色的錫紙包裹木材,做成三層高金燦燦的克拉科夫式建築,而馬槽只是三層大樓中那位於二樓的一個小小劇場,宗教意味隱晦地表現出來。「Szopki底層則呈現波蘭傳說或歷史故事。」原來,szopki充滿戲劇意味,曾經被借用為諷刺政權的工具。一次世界大戰後,失業者以製作szopki為生,還自編自導音樂劇。Motak跟港孩一樣,兒時喜歡儲錢買figure,只不過,他買的卻是馬槽故事中聖經人物公仔,他還憶述兒時經歷,「聖誕節下着初雪,在家聽到聖誕搖鐘聲漸近,就知道是東正教會劇團來了。他們捧着一個小型sozpki,唱着聖詩,向每家每戶敲門問安,然後姨姨就會奉獻和送上美味甜點。」就是難忘的童年經歷,令他的szopki設計都充滿東方色彩。「2011年來香港展覽,我還以海旁鐘樓作設計藍本。我一直鼓勵學生加入其他地方的建築,將szopki文化推而廣之。」Motak說。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半山堅道16號
聖約翰座堂
中環花園道4至8號
瑪利諾神父會院
赤柱赤柱村道44號
世界各地馬槽
瑪利亞臨盆在即,卻要趕往伯利恆向羅馬政府申報戶籍,耶穌就在途中的一個馬槽降生。天使還向牧羊人顯現,告之救世主耶穌降生的消息。東方三博士更跟隨天上星星,帶來黃金、乳香、沒藥的珍品來朝見聖嬰。1223年起,聖方濟開始以馬槽慶祝聖誕節,13世紀後拿玻里還出現了塑料製馬槽擺設,可見這種文化的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