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姐傳來姨甥女考卷的一條題目,測試學生閱讀《半生緣》專注度:世鈞送給曼楨的紅寶石指環售價多少?哎呀,誤人子弟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門無孔不入,這樣的問題除了培訓小朋友對珠寶的虛榮心,未天光就將他們推上楊凡先生璀璨的不歸路,究竟有什麼實際意義可言?正確回答銀碼,便表示深入瞭解張愛玲嗎?別以為我成世人不曾擁有紅寶,妒忌人家上海小妞獲贈戒指,酸葡萄發酵才義正詞嚴,更不是因為無法立時三刻提供答案,自封幾廿年的鐵粉聲譽毀於一旦,老羞成怒顧左右而言他;香港教育專才這種以金錢衡量一切的意識確實混帳,就像那些帶領鴨仔閃遊羅浮宮的中文嚮導,由朝到晚強調蒙娜麗莎的微笑貴到保險公司不肯接柯打,把文化藝術禁錮在銅臭的層面。
書裏第十章,曼楨去南京探世鈞,後者失驚無神掏出一隻戒指,靦腆到連「送給你」都講不出口,只說「給你看。這是我在上海買的」就當求了婚。一貫淡定的曼楨也沒有太興奮反應,「聽見說是他自己掙的錢買的,心裏便覺得很安慰,笑道:『貴不貴?』」你可能嫌她缺乏浪漫基因,收禮物居然問價,令到大半世紀後的師表有機可乘,把考驗學生的着眼點鎖定在一個數目字,但張愛玲的家常手法,正是《半生緣》歷久不衰的秘訣,天大的事訴諸柴米油鹽,應了胡適對《秧歌》的中肯評語:平淡而近自然。既然點着了火頭,不開估你大概不會罷休,以下是世鈞的答覆:「便宜極了。你猜多少錢?才六十塊錢。這東西嚴格的說起來,並不是真的,不過假倒也不是假的,是寶石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