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reservations,sorry!

No reservations,sorry!

"Sorry, we don't take reservations."電話筒那邊傳來看似是壞消息,卻其實是天大的喜訊!是啊,今晚平安夜,跟另一半撐枱腳,竟然忘了訂位,這下雖不一定是大禍臨頭,不過被咿咿哦哦一番想必也在所難免。要力挽狂瀾,只限walk-in的餐廳要比做後備式的等待來得理由更充份。城中最紅的法式牛扒、美式人氣漢堡等,全部訂位免問,拖着手排隊等,絕對心甘情願!
記者:李 莉
攝影:劉永發、黃子偉、楊錦文、潘志恆

法式扒屋 巨塔甜品誘惑

平安夜,鋸扒,正路。2014年堪稱是香港牛扒年,不同風格的扒屋由年頭開到年尾,其中無餐牌兼不設訂位的法式牛扒屋更是城中話題。當中又以來自法國、有五十多年歷史的牛扒屋le “Relais de l'Entrecote”最為火紅,擺到明獨沽一味賣牛扒跟薯條,完全不接受訂位,一位還是十位都只可以等、等、等,而收費在聖誕節期間亦無加一分一毫,一年365日都貫徹始終賣$288。
雖然不是高級餐廳,但香港分店由裝潢到侍應制服都跟巴黎總店完全一樣,充滿懷舊的風格,大紅和桃木色的配搭,其實不拘謹卻又雅致,若幸運能坐到窗邊位置當然就更有氣氛。這兒的牛扒由起初用美國草飼牛,到現在則改由澳洲草飼,目的只希望客人吃到的牛扒更腍滑柔軟。有關其秘醬和即刨即炸脆薯條的故事已被廣泛報道,但平安夜,男男女女都一定要試這兒的甜點,十多款選擇,是客人唯一可行使的選擇權。
作為女人,我敢肯定這兒的甜品才是平安夜的高潮所在。單是招牌Le Vacherin d'ete(紅桑莓巨塔)已經令人興奮莫名。外形如小小高塔,加上紅白相間,在平安夜裏,顯然像極一棵聖誕樹了。說穿了,白色的雲呢拿雪糕遇上紅彤彤紅桑莓醬汁,中間再以蛋白餅隔開,一啖吃下,甜酸軟脆兼而有之,好好味的!
另一道Profiteroles亦非試不可,濃濃朱古力醬配以雪糕泡芙同吃,完全不會甜到漏,但味道之好,卻叫我有安哥衝動。那就再試Relais Tulip(鬱金香),薄脆自然脆卜卜,新鮮紅桑莓醬汁跟雪糕同吃,yummy!是的,女孩子就是愛甜,特別是在這個浪漫的夜裏,滿口是甜才顯得更是幸福。

招牌甜品
朱古力巨塔和紅桑莓巨塔 各$88
朱古力巨塔味道較濃郁,整個吃下其實頗膩。個人較喜歡紅桑莓口味,微微的酸,中和了牛扒薯條的油膩。

鬱金香  $88
薄薄的脆皮中是雲呢拿雪糕,再用紅桑莓及忌廉伴吃,香滑中有微酸。

牛扒餐 $288
無論午市或晚市均同價,午市包甜品,但當然不是這兒的招牌款式。由於牛扒分兩次上,建議牛扒要medium to rare,否則第二次上的時候有機會過熟。

法式焦糖燉蛋 $78
焦糖面香脆,蛋就夠香滑,重點是不太甜,推介。

裝修依足法國總店,大紅與桃木色夠經典。

le “Relais de l'Entrecote”
灣仔皇后大道東222號Garden East

美式Diner 半山最好漢堡包

流行於廿世紀初的美式diner,一開始亦從不接受訂位。為了貫徹這個傳統,位於亞畢諾道的The Diner,亦堅持walk-in only。The Diner的誘惑,在於其漢堡包,有居港美國人說這兒的漢堡包是Best in Town。事實上店主Marcus一開始有概念做這間The Diner,為的都是滿足個人對diner的懷念,作為百分百英國人,他很早就熱愛上網尋找有關初期diner的傢俬和擺設,儲了十幾年,索性開間餐廳與diner粉絲公諸同好,而對diner文化有興趣的百分之一百是美國人,所以,要留得住他們的歡心,食物一定也要百分百的diner風味,而漢堡包的成敗亦就是關鍵。
擔心平安夜帶另一半咬漢堡包會被詐型?此店位處半山,地點其實一點也不失禮。而裝修,單是中間放了一部生產於1958年的Cadillac車尾改造而成的座位已夠搶眼,平日這位置真的不易輪候,但經理說今晚機會反而大,「外國人平安夜、聖誕夜都喜歡回家吃大餐,所以我們認為客人反而比平日少。」經理笑說早點來排,坐到那唯一的「車位」,機會很大。至於漢堡包,雖然說口味這回事,很個人化的,但我的確很喜歡這兒的hamburger。就由堅持只選用美國安格斯牛,就知道有點不計成本,一口咬下,也真的肉汁四溢,牛肉味濃郁,秘訣原來在於大廚堅持將漢堡扒煎至五成熟,他說少於五成有血水,並不好吃。多於五成又太熟會䊹口,而五成熟則是最完美溫度,送到客人面前時,熱力剛好將血水逼至熟,肉汁又能保存,如果另一半是漢堡包迷,一定不失望。最重要是撐完枱腳,手拖手就可以直接漫步至蘭桂坊,走入人群熱熱鬧鬧齊齊倒數聖誕來臨。

The Diner $185
兩塊達6安士的漢堡扒,兩塊煙肉,再加入以肉桂調味的洋葱等,真的很巨很震撼,經理說一定要張大嘴巴大口咬下才能品嚐當中的美味喎。

Sunshine Burger $149
煙肉、煎蛋、漢堡扒、洋葱圈等加上芥末沙律醬,少少辛辣令這漢堡包更惹味。

自家製蘋果批 $68
用上青蘋果目的是減少甜度,厚厚批皮十分鬆化,令人滿足。

餐廳內生產於1958年的Cadillac車尾改造而成的座位,經理笑說今天早點來排,有望坐到。

位於亞畢諾道的The Diner依足傳統不設訂位。

所有裝潢都依足50年代正宗美國diner的風格。

The Diner
中環亞畢諾道4-8號

墨西哥型菜 脆口熱辣薄餅

諾士佛臺的全新酒店Mira Cube最近連開了三間餐廳。其中主打墨西哥菜的Calienté,聖誕雖然小部份有設訂位服務,但強調walk-in更好!只因店方不想令客人失望,情願以walk-in做主打。
墨西哥菜,其實近年火紅得不得了,稱得上後來才加入戰團的Calienté,看似混合了其他風格的菜式,大廚卻強調recipe都是向有二十年烹調墨西哥菜經驗的廚師學回來的,保證很傳統十分正宗。吃了最愛的nachos,沒有平常的撲鼻香濃香味,卻帶了清新的味道,原來這裏的nachos減了鹽,吃下沒有很鹹很口渴的感覺,最正還是伴着的牛油果醬、番茄沙沙,很開胃惹味,絕對停不了口。當然,墨西哥薄餅亦做得相當不錯,餅底卜卜脆,餡料微辣微酸的,都是我很喜歡的味道。
不過,Calienté最大的賣點,是斗室之中,有個露天酒吧,背後的一片綠令人感覺舒服之外,一系列以tequila做的雞尾酒才是重點。至於室內的裝潢是簡約中帶chic,輕鬆的氛圍中唯一缺點是地方也真的侷促,也過於喧鬧。所以愛寧靜的人可能會有少許介意。

脆墨西哥薄餅  $128
脆餅底上全是紅黃綠燈籠椒,再配上芝士等,很香濃惹味。

肉桂炸麵糰 $78
墨西哥傳統小吃,點上朱古力醬同吃,頗甜膩。

墨西哥芝士千層脆片  $118
脆片是自家製,加上墨西哥辣椒、芝士和pico de gallo做出千層效果,還可以自選牛、雞或豬作配料。

由淺木與鋼的簡約裝潢,感覺雖不太南美卻頗舒服。

酒吧位處露天的平台,背後的一片綠令人心曠神怡。

Calienté
尖沙嘴諾士佛臺6號3樓

路過光顧 不設訂位

不設訂位其實不為甚麼特別原因,像美國的diner又或法國的牛扒屋,原本都不過是街頭的小館子,大家來吃飯,沒特別準備,有可能心血來潮,甚至可能只是路經就直接入去,一切很隨意隨緣,所以從不需要預約,從前電話亦不流通,所以根本沒可能預約,為了保持這傳統,到今時今日仍堅持不接受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