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因貪污判刑七年半,政圈認識「肥龍」的人,無不感嘆許精明大半生,卻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有官場中人對季陶說,許暗示他收受部份款項來自前港澳辦主任廖暉,雖無法證明是真是假,但卻令人相信,北京不單以政治、經濟好處控制政治人物,更可以用相同方法,控制港府官員。
有政界及官場中人說,政圈一直盛傳,北京要重用一個人,那個人不是被北京抓住「痛腳」,就是對北京「有所求」,所求的無非是政治或經濟上的好處,政治上無非是給與人大、政協等職位,而這些職位又往往可以為他們帶來實質利益,如方便在內地經商搞生意。
政圈另一公開秘密,就是政治人物遇上經濟困難,北京往往會出手幫忙,最有名的例子是金融風暴時某資深立法會議員「炒燶樓」,幾乎破產,結果北京出手為他安排還債,自此之後,這名資深議員只能對北京這「恩人」更加聽話。
許案令一些官場中人意識到,原來北京除了可以對政界人物誘之以金錢實利,對港官一樣可以,特別是回歸以來,因中港官員交流日見密切,特別是部份港官與京官建立了私交,該官場中以董建華年代某局長為例,官場皆知他與對口內地官員有深厚私交,經常放假時上京與他們吃喝玩樂,當時官場皆以為他「擦鞋」,現在回想當中會否涉及利益輸送?特別是此君退休後,即投入中港交流事業,更獲不少富豪支持,若中、港官員交往時出現利益輸送,究竟又如何規管?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