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五年來首次跌穿每桶60美元。我們相信,石油供應是油價下跌的主因。石油輸出國組織於11月27日召開的會議,並未就石油減產達成協議。最近,沙地阿拉伯石油部長又表示,當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外的其他產油國增加產量,組織成員國很難減產,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其市場份額。
由於大部份新興亞洲國家均為石油入口國,能源及原料成本更是區內主要生產成本,相信低油價有助改善部份亞洲國家的貿易及經常賬狀況,減輕通脹壓力。不過,屬於商品出口國的新興國家情況則較艱難。一旦油價持續下滑,委內瑞拉等國家可能被迫削減補貼及社會福利計劃來調整財政收支,或會引發政治及經濟不穩。
英美或延遲加息
在油價持續下跌的趨勢下,最明顯的受惠者是成熟市場的消費者。汽油價格隨着油價下跌,變相等如減稅。我們估計,世界各地油價每下跌10%,成熟市場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升0.2%。儘管如此,油價將加劇世界各地的通縮壓力,估計環球能源價格下跌可導致每年通脹跌0.2%。通縮壓力升溫可能令英美兩國央行首次加息時間延至明年底,亦令歐洲有機會在明年初開始出現整體通縮。
對投資者而言,股市中大部份行業的盈利與油價並無重大的統計學關聯;但是,美國非必需品消費公司過往通常受惠於消費者開支增長,而運輸業亦將受惠於燃料成本下降。債市方面,雖則油價下跌可能削弱頁岩油行業競爭力,或會影響美國高收益債券的前景。可幸的是,若干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商已就未來相當比例的產量進行對沖,以應付到期債務,變相減低違約風險。
王大智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