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安眠藥是可治療失眠,但同時對安眠藥有很多誤解,有的人抗拒服食,也有人依賴它的效用。以下是安眠藥五種常見的誤解及事實。
誤解1:任何時候服用安眠藥都有效
事實:安眠藥應該在預備睡眠時服用,倘若在服藥後仍繼續工作或玩樂,大腦將持續活躍或亢奮,會減低睡眠的意欲。
誤解2:安眠藥開始失效,提高劑量便可解決問題
事實:如安眠藥已失效,增加劑量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有少許改善,但很快便再次失效。
誤解3:安眠藥可以長期服用
事實:如每天也服用安眠藥,而沒有同時服用血清素補充劑,維持一至數個月,便可能對安眠藥產生依賴,俗稱成癮,安眠藥可能無法產生正常效果。
誤解4:安眠藥一食便上癮
事實:短期按醫生指示服用安眠藥導致成癮屬罕見,醫生在治療情緒病初期,很多時會按病人需要處方一些安眠藥,使病人有好的休息,待病情改善,逐步減少劑量,直致完全停用安眠藥。
誤解5:只是失眠,沒有情緒病,不需使用情緒藥或血清素補充劑,只需安眠藥
事實:有很多長期失眠的人,背後都可能患上一些未經診斷的焦慮症或抑鬱症,所以服用抗焦慮或抗抑鬱藥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很多抗焦慮或抗抑鬱藥主要成份是血清素,在人體可被轉化成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在體內有增強睡眠意欲功能,所以服用抗焦慮或抗抑鬱藥是可以間接改善睡眠。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專業顧問醫生陳卓人
網頁: http://www.hkwellness.org
註:本專欄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