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挑戰 - 左丁山

美國的挑戰 - 左丁山

昨日講美帝重現,美國霸權再現金身。自1950、1960年代開始,美國挾二次大戰戰勝國、大阿哥餘威,實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令英意法德諸國企穩陣腳,力抗蘇聯東歐,奠定西方霸主地位,嗰陣時已有人抨擊美國,稱之為「醜陋的美國人」,又有法國人出書叫做"The American Challenge"(1967,美國的挑戰),分析美國跨國公司科技、管理、市場營銷各方面均遠勝歐洲,形成世界獨大,歐洲人應該如何「作戰」,取回平衡。此書暢銷一時,翻譯成十五國語言,但法國人知道又點呀,歐洲人仍然無法追上美國,亞洲人更唔駛講。後來美國在越戰失利,國債日高,亞洲國家逐漸興起,加上中國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於是有人以為美國以後再難獨自稱霸。
點知道美國真的懂得creative destruction(熊彼得經濟學概念)之真義,雖有科網股狂潮爆破之痛,雷曼金融海嘯之害,硬係因為制度憲法保護言論創作自由,廣納天下英才,科技創新源源不絕,每十年就有商業大英雄出,中國得個跟字(模仿),歐洲瞠乎其後,日本更從未自1989泡沫真正復甦過來,俄羅斯啲有腦天才就移民咗去美國矽谷,滿身肌肉嘅大漢就留在俄國搞舊經濟(石油、天然氣),以為憑天然資源可與美國一拼。唉吔吔,呢個世界係食腦嘅,美國人不斷創新改良鑽探及開採地下頁岩氣嘅方法,利用fracking科技,克服不少環保問題,大量生產頁岩氣(Shale Gas),十年之間,從石油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油氣出口國,導至世界能源供應生態大變。當今油價下跌有三大理由:(一)美國頁岩氣與石油競爭;(二)慳油新科技不斷出現,汽車越來越慳油,風、水、太陽能可代替石油產電;(三)中國經濟放緩,對世界能源需求減弱,油價一跌,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即刻冇晒反美銳氣。中東以沙特阿拉伯為首嘅產油國為咗要砌死美國頁岩氣公司,唔肯減少石油產量,一於累鬥累,希望油價跌到五十元左右就玩死頁岩氣公司,但美國方面話每桶頁岩氣生產成本係42美元,仲有空間與阿拉伯鬥過,邊個會贏,尚未可知,輸嘅就一定係第三者如俄委伊等。美國影響力點解無處不在?睇落就係美國江山代有人才出,世界年輕天才皆願移民美國為美國所用。為何如此?有其深層道理,嗰啲話民主無助經濟發展之人,諗到頭爆都唔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