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研】
【本報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本月初進行的調查顯示,市民對香港人身份的感覺最強,認同指數近80分,較今年6月、即佔領運動前,同一調查的近78分上升。市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認同指數,較對香港人的認同指數低25分。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形容,兩者的落差情況前所未有。調查亦顯示,整體及18至29歲年輕受訪者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跌至1997年以來新低。
港人身份認同升
民研計劃本月10至16日以電話訪問1,016名港人。以0至100分、越高分代表身份感覺越正面,受訪者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指數最高。認同自己是亞洲人、中華民族一份子、世界公民、中國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評分,則分別為69.8、65.9、63.7、62和54.4,即對亞洲人的身分感覺較對中國人正面。而國民、中國人和中華民族一分子的分數,均是有關指數自2008年開展以來的新低。
調查另自1997年起,邀請受訪市民就各項身份的認同感評分,在六項身份中,只有香港人這一項的分數,較對上一次調查結果上升;市民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更跌至6.54分,其中18歲至29歲受訪者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跌至4.8分,是歷來新低。
至於受訪市民選擇自己認同的身份時,選擇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比率分別有42%和18%,差距較同一調查對上一次的結果拉闊,該次調查中選擇香港人和中國人的分別為40%和20%。即目前受訪者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更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其餘受訪者則認為自己是混合身份,如中國的香港人等。
鍾庭耀表示,民研計劃的港人身份認同調查有預警作用,政治打壓無降低其參考價值。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民研結果反映港人對北京的治港政策極反感,尤其政改事件上,中央採取「不理你亦不理『理』」態度,意圖扭曲港人對一國兩制的思維,「(市民)會想穩守香港人嘅身份,(對國民身份)自然更疏離」。
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下降,昨則有報道指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指,香港有責任及義務完成23條立法,並認為佔中與香港沒有國家安全法有關。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