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式的畜牧農業漠視動物權益的行為,一直為人詬病,家禽一生被困籠中,被餵食抗生素。美國農業部(USDA)一直有推行「過程認証計劃」,生產商只須提交簡單陳述,便可標籤自己的產品為「人道飼養」、「動物友善」、「可持續農場」等,但實情是如何?然而,美國雞農Craig Watts踢爆所謂「人道飼養」的真相,更史無前例地開放雞場,邀請電影公司進內拍攝。
1992年便於北卡羅萊納州雞場打工的良心雞農Craig Watts說:「我打開雞場是因為這不是宣傳廣告」,他冒着被解除僱員合約的風險,邀請電影公司進入雞場拍攝,了解雞場內的動物權益。儘管他所工作的公司已獲美國農業部人道飼養(Humanely Raised)認証,沒有將雞困於雞籠﹑用全素雞糧,其中不含動物副產品(如動物脂肪、骨頭和皮毛)及抗生素,相對其他雞場,算是人道得多。
然而Craig在影片中指出,在六星期內農場三萬隻小雞,會因為疾病﹑遺傳問題,或者受傷,令過千隻雞死亡。而長大後的雞會因為吃太飽,長出過大的雞胸,令身體無法支撐而下垂,胸部羽毛甩脫,長出褥瘡;心臟和肺部功能下降,腿部變畸形。Craig說道:「我不能替牠們翻譯,我只能說我所觀察的,牠們一點也不快樂,牠們也不健康。當你置身其中,你會痛苦。」
開放雞場的影片上載到YouTube一週,點擊率已越過百萬。Craig並不擔憂失去其工作,更說自己已經有退休的準備。目前他最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讓雞場內的雞出外感受陽光及新鮮空氣。可惜合約並不容許,雞隻唯一感受到陽光的一日,便是送往屠宰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