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報道內地多家證券行近來狂sell傘形信託,但內地市場似乎普遍未認為存在巨大危機。從2,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看,傘形信託相對每日動輒近萬億的股市成交,規模的確嚇不了人,但倘配合目前已明顯陷入羊群效應的A股,就即使是一個小火頭,威力也不容小覤。
內地減息後一個月,經濟未受惠、樓市未回暖,股市就率先報升25%。在沒有數據支持、沒有其他利好因素配合下,相對高追風險,有人反而認為不追的風險更大,甚至相信升市是獲得中央默許,更有傳媒將高槓桿的傘形信託,以掘金地的角度報道,再觀近日A股開戶數目持續湧現,羊群效應已擺在眼前。
不過,有國際基金經理形容,現階段的A股其實就等同八十年代的港股,體系未成熟兼一窩蜂買賣頻頻,看不到升市有理性基礎,遑論要理性分析。的確,在內地如斯一個未完整體系下,一如過往市場曾經擔心的地方債、理財產品及商品貿易一樣,當中實際規模往往是一個謎,被廣泛報告的傘形信託是否真的只有以千億元計規模,已值得質疑,何況是潛在的風險。
更甚的是,在羊群效應下,倘傘形信託爆煲觸發的不止於千億元計資產,而是牽引到全國以億計股民信心時,就是一整個A股的事,因為大調整,往往只需要一個導火線就足夠。事實上,近日A股日均波幅已不斷擴大,本月平均波幅達3%,相較過往僅約1%,除了是基於大升市,也反映市場敏感度正上升,「人踩人」的調整其實可以想像得到。
記者: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