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漲,單日成交量創歷史新高,很多評論都說是因為中國政府鼓勵網民借錢買股票,我很相信如果你問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他一定不會承認政府催化炒風。然而,錢從何來?這些渠道,有些是正規合法的,有些卻是灰色地帶。
多種借錢方法炒股
先從正規的渠道說起,孖展在內地被稱為融資融券,受中證監監管,融資就是客戶以資金或證券作質押,向券商借錢買股票;融券就是客戶以資金或證券作質押,向券商借入證券沽空。2005年,十屆人大修訂《證券法》,為融資融券打開綠燈。中證監花了近五年時間研究,2010年3月31日,滬深兩交易所正式操作兩融,起初只有6家試點券商獲批,今天參與融資融券的券商已達97家。
今年9月,深交所將兩融的股票隻數由299隻增加至400隻,滬交所則由396隻增加至500隻。之後融資金額更是拾級而上,最新數字已突破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A股市值近25%。如果你扣除A股的非流通股,這比例是很驚人的。
上面說的融資融券是券商用自有資金運作的,今年,民間市場一個很火熱的融資活動是配資,所謂配資就是非券商的金主借錢給股民炒股,融資比例可以高達四至五倍(證券公司只能提供一倍)。這些融資,視乎怎樣安排,股民是要承擔不同程度的對手信貸風險。
舉例說,其中一種方案是:股民出1萬元,配資方出4萬元,配資方會要求股民將這1萬元存在配資方的股票戶口,這個戶口有5萬元的操作額,配資方會給予股民操作權,但戶口是屬於配資方的,股民不可以將錢提走;反過來配資方卻可以隨時關掉戶口,提走所有資金。
另一種安排比較複雜,但對股民卻多一點保障,就是通過信託計劃。同樣是1萬元配4萬元,但是現在這5萬元會放在第三方的信託計劃裏。配資方會聘用股民為專屬投資顧問,操作這5萬元的資金,由於信託計劃有一定的年期和受訂立計劃時條款限制,配資方要提走資金,並不容易。利用信託來製造槓捍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資本分層,信託計劃可以名正言順發行頂層債券,甚至是像擔保債務憑證(CDO)般分層債務結構,底層的股權回報(如果股市上時)就更吸引。
上面兩種方案都是我親身接觸過,在中國特色的金融市場,類似的安排五花八門。
災難前下車成贏家
有大陸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投資這些配資公司,我受過往交易損手影響,第一句就是問對方如何執行止蝕。要明白內地投資者偏好炒三、四線股,加上A股市場有下跌10%就停板的規定,不用等大市調整,只要這些細價股一旦炒完消息,後繼無力,股價下挫兩至三成是稀鬆平常的,加上停板機制很容易造成沽貨者互相踐踏、血流成河,股民的10%蝕光後,配資方便很容易蝕入肉;配資方雖然收取股民高雙位數的年息,也很容易得不償失。
在跌市沽貨遇上停板,我有第一身的痛苦經驗。時為1998年,亞洲貨幣危機導致亞洲很多國家都出現股災,那時候我任職的銀行有一宗股票衍生的交易,是用某只台灣股票來做抵押的,客戶違約,我們被迫斬倉,因為台灣股市有停板機制,雖然我們每天一開市便掛牌,但一掛就很快跌停,整筆股票整整花了差不多一個月才賣掉,取回的資金不足本金兩成,銀行在這交易上自然是大虧。
A股是否泡沬?難說。中國市場很多發展,只能用野變生長來形容,存在就是道理,理性分析只供參考而已。畢竟A股的表現和中國經濟背向而馳,也那麼多年了,現在補追,並不為過,然而這些瘋狂槓桿對股市、股民和借錢的人都沒有好處,它只是一場音樂椅遊戲,看誰有能耐在災難之前下車。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