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兩岸三地各個機構又開始盤點。大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選出2014年度漢字:法。官方的用意,是為「依法治國」擦鞋。當然,消息一出立刻就遭到網民冷嘲熱諷。別忘記,這一年中,如浦志強這樣勤勤懇懇的法律工作者尚且身陷囹圄,這個國家哪有甚麼「法」的精神可言?所以,網民民間則選出另一個與之完全相反的年度漢字:冤──好像更加貼近國情?
中國古代有隻神獸名曰獬豸。南朝《述異記》記錄:「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獬豸因為「性知人罪」,因此又被視為中國的「法獸」,和西方的法律女神一樣,都是象徵公正的符號。
世上若真有獬豸,當然是很好的。善惡忠奸,帶到它面前就原形畢露。但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歷史,何時有過現代法律的觀念呢?唯一理解的「法」,只有法家的那一套嚴刑峻法,是「法制」(rule by law)而非「法治」(rule of law)。中國人的成語裏,時至如今還有個詞是為人稱道的,叫約法三章。那是劉邦的故事,他殺入秦都咸陽,跟城內百姓約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然而好像從來也沒人質問過:「誰給劉邦這樣的權力來制訂法律?」中國人至今服膺的,仍是劉邦的軍隊──是「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的叢林法則。
所以,或許還是年度網絡詞彙中的「你懂的」三個字,更傳神地抓住中國人的心態。別看中國人表面上都犬儒,甚麼也不說,但心底一個個都清楚的很,心領神會。選擇沉默的中國人,早已放棄改變這個國家的嘗試,忍見山河成瘡痍。「聰明人」不跟體制對抗,賺錢移民的大有人在。等去了美國等文明國家,還能繼續享受那裏的言論自由,高喊「反美帝、愛中國」,賺取維穩金費。羅大佑早就唱過的:「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不過,在今年的媒體十大流行語中,「佔中」不遑多讓上榜。無論大陸的媒體怎樣抹黑香港的民主抗爭,但佔中這兩個字,將會永遠寫入青史,留與後人評說。而至於台灣方面,早前有評論認為,台灣的年度關鍵字應該是「黑」,以此表達對過去一年台灣頻頻發生的黑心食品的憤怒。
其實,任何的總結,用意都不是為了給過去畫一個句號,而是指向未來的。中港台三地,年度關鍵字的評選是分開的。那麼,甚麼字適合用來概括兩岸三地的華人社會呢?在筆者心中,這個年度漢字或許應該是:創。
創有多種解釋,這個形聲字,它的異體指事字寫法為「誜」,是「兩刃刀」的意思。所以,就用來表示被刀割開來的傷口。日常生活中被銳器挫傷,我們會說創傷。但創字還有另外一種用法,就是創新。《前漢·班固敘傳》中有云:「禮義是創。」注釋曰:「創,始造之。」這是不難理解的,正因為有了創傷,所以才誕生了一個新的個人、新的社會、新的時代。
如是觀之,如果我們能以一份坦然的心情接受所有發生過的苦難,則任何時刻都是新的開始。大陸的浦志強、伊力哈木,以及其他志士,不會白白受苦。台灣的黑心食品,在在提醒這個實踐民主的島嶼,還有更多關係人民福祉的問題需要解決。而香港的民主抗爭,雖然遭到暴力清場,這座城市的核心價值再受踐踏,但過去這一年流過的所有淚水、汗水、血水,豈會是沒有價值的?
社會學家梁漱溟的父親,晚清名臣梁濟。從辛亥革命到1918年,目睹包括袁世凱復辟帝制在內的民國初年種種亂象,最後決定殉國。自殺前,梁濟悲苦地問兒子:「這個世界會好嗎?」1949年後,梁漱溟跟毛澤東公開頂撞,經歷文革,慘遭批鬥,他對紅衞兵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梁漱溟和毛澤東同歲,但比毛澤東多活了12年,目睹種種鬧劇如過眼煙雲。
這個世界會好嗎?其實存乎每個人的心裏。本港以前有個電視廣告,叫「生命滿希望,前路由我創」,還有一齣經典劇集叫《創世紀》。香港人的精神,其實是「創」才對。不要眷戀過去,2015年,一往無前。
許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