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過去一直採銀彈政策欲收買香港人心,但是成效不彰,曾經有經濟學者推算,單是自由行政策已經為港帶來8,084億元收益,特區政府近年仍努力向中央爭取更多金融政策優惠。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近年中央對港政策已經走向互惠互利,不過若中央封殺現有優惠政策,這樣會對香港有大影響。
香港因金融風暴及沙士打擊,特區政府過去會要求中央提供經濟政策優惠,如自由行、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等,維持經濟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從未有具體數字,反映這些政策整體為香港帶來多少收益。
經濟學者林本利曾發表研究,指個人遊訪港旅客由2004年至2013年增長5倍多,香港的GDP由13,170億元上升至21,254億元,增加8,084億元,林以此推算香港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旅遊業帶動。
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說,在滬港通落實後,希望再爭取中港兩地金融合作多元化,短期內探討加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以及建立中港基金互認安排等。
學者憂封殺現有優惠
若中央收緊對港優惠政策,莊太量指近年中央對港政策已經走向互惠互利,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政策大方向,香港中轉站的角色尚未有城市可以取締,但始終中國是龐大市場,若北京封殺對港優惠,那就會有影響,「中央唔一定要做嘢幫香港,只要唔封殺,香港人可以入到去做生意,自然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