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都市人回農村做節柴火冬至飯份外香

蘋果生活︰都市人回農村做節
柴火冬至飯份外香

【本報訊】都市人生活忙碌,今日冬至團圓仍屬頭等大事。氣溫驟降,火鍋大餐成眾人首選,街市海鮮檔生意上升四成。農村人重視傳統,每逢節日柴火香傳遍街頭巷尾,親友聚首共吃簡便住家菜餚,濃濃人情此刻無價。
記者:林社炳 佘錦洪

娥姐(箭嘴示)與弟妹每年冬至一起回榕樹澳故居吃飯團聚。林社炳攝

冷空氣隨冬季季候風向南擴展,天文台昨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預測今早市區氣溫最低只有11℃,新界地區會再低2、3℃,吹和緩至清勁偏北風。天寒地凍,有人選擇外出用膳,有不少家庭則選擇圍在蒸氣翻騰的大鍋前「打邊爐」。

海鮮檔生意增四成

九龍城街市海鮮檔昨人頭湧湧,不少人爭相選購生猛海鮮作火鍋餸料,逾100元一斤的大蝦、象拔蚌等不乏捧場客。魚販黃先生指海鮮價格上升約兩成,但生意額仍較平日多四成,上價魚如龍躉特別受歡迎。鮮嫩牛肉屬火鍋主角,凍肉店負責人指,冰鮮肥牛帶動生意上升近三成;有鮮牛肉店門外亦大排長龍,為減省輪候時間,店員用紙筆先為隊後市民「落單」。
「烚烚吓」風氣大盛,但活雞銷情則未受影響。雞販華哥指雞價雖因冬至上升兩成,但全日仍賣出逾200隻雞,「(做冬)團圓個個都要買嘅」,每隻平均售價約160元。
現代家庭做冬多愛相約出外用膳,但仍有農村長大的傳統家族,堅持每年回到偏遠的舊居,用柴火烹調傳統的冬至菜餚,希望把這種一家團聚慶冬至的習俗傳承下去。
童年住在西貢嶂上、再移居到榕樹澳的娥姐說,她和三名弟妹結婚成家,各自搬到市區居住。過去幾10年來,每逢冬至、農曆新年等傳統節日,全家人都會回到榕樹澳舊居與父母做冬。父母近年相繼離世後,每逢周末及假日,她回到山明水秀的舊居,承接父親留下的鄉村士多,做點小生意。現在每年冬至,她仍與弟妹堅持回到童年長大的榕樹澳村團圓過節。

娥姐一家堅持以柴火烹調冬至菜餚。

街市檔昨人頭湧湧,市民爭相購買海鮮。

用傳統雞公碗盛載

家住荃灣的二妹嬌姐說,童年時的榕樹澳村很有農村風味,冬至等農曆節慶特別熱鬧。過去有養牛、豬、雞及種植稻米蔬菜,自給自足。舊居靠近海邊,很回味昔日的鮮美海產。
娥姐和嬌姐等弟妹親友,昨日仍維持傳統,以柴火烹調冬至菜餚,蓮藕湯、炆香菇、豉汁炒蜆、蠔仔煎蛋等美食熱騰騰送上。她們仍堅持用傳統農村特色的雞公碗,盛載各式菜餚。因柴香混入食物中,吃起來特別美味。
她們一家人昨日只是筵開一席,合家還拍照留念,歡樂融融。嬌姐說舊居位處偏僻,從西沙公路開車到榕樹澳村,還要走15分鐘路,而全家團圓聚餐,最少要筵開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