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香港人一年四季都在「鳩嗚」,聖誕節開派對、買禮物變成了例行公事,拆開禮物再送上一個假笑扮開心,樂事都變苦差。反正要買,同一筆錢原來可以換來窩心小故事,引發蝴蝶效應,讓遠方人士受惠,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今個聖誕,是時候要變得有意義,活着就是恩典。
記者:陳慧敏
攝影:黃子偉、林栢鈞
弱視女生愛鳩嗚
在葵涌廣場頂樓的小食攤位前,有人手執一呎長雪糕、有人拿着大大碗重慶酸辣粉、有人吃着忌廉班戟,熙來攘往。身穿白毛衣的女生閃過左邊的珍珠奶茶,從容地從人潮中走來。誰想到這位女生原來只得一成視力?蔣琪欣(Ruby)十一歲時突然看不見電視字幕,醫生證實她患上了黃斑點病變及視網膜色素病變。從此,她的視力日漸衰退,最差情況將是完全失明。會考時剩一成視力,她用放大鏡溫書,但應試前視線卻突然收窄,家人為了要她保住視力而要求她退學,讓樂觀的她首次感到世界崩潰,「從小覺得成績好就會得到讚賞及肯定,那時是人生最低潮,彷彿失去了所有自我肯定。」今年二十三歲的她視覺範圍的中央部份一片黑,她側着頭,讓沒焦點的黑瞳微側,靠眼側看我,「我能看到你的影子、髮型和有沒有眨眼,化妝之類的就看不到了。」
女生們總愛漂亮,本來愛畫畫的她更甚。剩下一成視力、做過時裝店售貨員的她,雖然喜歡獨自逛街,摸着衣服上的繡球花刺繡、裙子不同質料拼布上的碎布花球,純白襯深啡,襯衫襯得好快樂,朋友更喜歡讓她幫自己挑衣服,「現在有很多假兩件式衣服,或仿衣領的頸鏈,我都要摸過才知道是怎樣的,衣服顏色就靠朋友告訴我。可是我能感覺衣服的質地,配合朋友的性格氣質挑衣服,她們都很喜歡。」她還天天花十分鐘化妝才出門,見面之時,她居然與朋友在化妝品店挑唇彩,「只要有一列唇彩在前,有了不同的顏色作對比,就能想像及辨認它的顏色。」
從自我變成珍惜
在與她逛街喝茶的時間裏,Ruby總是很乖巧的笑嘻嘻。當我一直挖她黑暗世界的事,問她若有一天將面對完全的黑暗時,我覺得不自在,她卻回答:「若沒有這個病,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一定會很自以為是。」甚麼?「對呀,我小時候成績好,朋友多,覺得被疼錫是應份的,這病卻不停改善我的性格。」她試過突然非常害怕,哭了一個通宵後獨自跑到坪洲發呆沉澱。然而她克服了恐懼,從要別人繞着自己轉變成珍惜當下,然後還主動幫人,在「黑暗中對話」體驗館中做導賞員,讓視覺健全者從工作坊中感受視障者的生活。「不能只害怕,得抓緊現在的機會。人人都面對很多問題,而今日我的困難就是看不見。大眾對視障人士有很多誤解,很多公司一知道你的視力不好已不考慮錄用你,但現在我每日工作都有個平台分享自己的生命。曾有訪客聽完我的分享都哭了,我卻很高興自己的經歷能鼓勵到來體驗的人,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動力。」
兩年前,視障廚師Christine Ha在美國電視烹飪比賽《MasterChef》中勝出的故事,今日仍在網上瘋傳。據香港統計處數字顯示,全港現有超過十二萬名視障人士。與Ruby進行拍攝前,許多人都問是否該讓她拿着「盲公竹」,交代她是視障人士,顧及Ruby的感受也問過她,原來她毫不介意,只是日常生活她都沒有用到「盲公竹」。其實很多視障者都不介意跟人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倒是家人怕讓親友看到自家孩子的「不濟」而拒絕。或者因為我們只用眼睛看世界,但其實用心看世界的他們潛力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高。
九唔搭八暗中喬裝
聖誕離不開派對狂歡,「黑暗中對話」體驗館舉辦了「深『黑』聖誕——暗中喬裝派對」。導賞團過後,在漆黑得連手指也看不到、擺滿派對服飾的房間中,到訪者需要憑觸覺和想像配襯出一套衣飾出來開派對。新裝配色九唔搭八都算,衣服上下倒置令人笑爆嘴。除了到會輕食,現場還有自拍空間,給你記下時尚人生裏最黑暗的一頁。
深「黑」聖誕——暗中喬裝派對
地址:美孚景荔徑8號盈暉薈215室
日期:即日起至12月27日(12月24日除外)
時間:
晚上7時、8時、9時
註:需時3小時,需預約
Ruby服裝提供:Remix @葵涌廣場
小頸巾換罐罐
邱素茵(Joni)是圍村人,小時候叔叔開雞場,祖母天天用柴火煮大鑊飯,「喵」一聲,十多隻貓四面八方地跑過來開餐。她是香港愛護動物協會(SPCA)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的登記義工,年前與一位癌症伯伯在大埔附近餵野貓。去年伯伯走了,她接手跟三位義工Farica、Rhea和Sharon,帶貓看醫生、絕育、找新家,她兩層村屋的家也漸漸由十貓之家,變成住了超過九十隻貓的「許願樹貓貓宿舍」。牆上搭了四通八達的貓天橋,小露台是由貓樹搭成的要塞,大廳的三角琴是十多隻貓的床,樓上是病貓休養區。在飯桌上攤開紙筆工作會有貓跳上來撲玩「阻街」的,也是生活,話調有點冷又有點急的她說:「圍村人的生活少不了貓貓狗狗雞鴨鵝,沒有為甚麼。」
訪問時坐下,沒有想像中的濃烈貓味,貓咪跳上來抓Joni的手機繩玩,兩隻小貓繞在她腰間打架。白貓Robert仔掛在紗窗上狂喵,一開門就踩着正在錄音的手機跳上我大腿,轉了兩圈咕嚕地睡了。貓咪心水清,沒付出真心的時間與心血,貓奴休想聽那安心的咕嚕。
全家甘心為奴
每朝八時,Joni在躲了十多隻貓的被窩中醒來(老公都被擠到別處睡了),開始一天打掃,連丈夫及兒子也變了木工,幫忙製作貓天橋等貓具。她以塞滿兩個洗衣籃的報紙碎代替超過四十盆貓砂、給貓開罐罐、檢查及一日兩次餵藥或滴眼藥水的工作,二十四小時on call。最近天氣轉冷,多了貓貓傷風,她就減少本來每周三天的教琴時間,帶貓貓看醫生及覆診,人工月月清,靠捐款、手作(貓頸巾,貓床及吊床等)及網上義賣,支持每月最少四千元的貓糧及難以統計的醫療費。她曾在科學園撿過一隻叫Puma的地盤貓,因附近新屋苑落成後遭人用熱水淥牠趕牠走,所以牠有大片皮膚已被灼傷至長不出毛,「這些都是人為的傷害。當日我以為撿了隻灰色貓,洗澡後原來是白貓,你能想像嗎?」
Joni強調她們的家只是貓咪的中途站,但貓咪們各有不同性格,有黏人的、有慢熱的。要常常抱牠跟牠玩,才看出牠們的異常,「街上一口清水難尋,很多街貓都有腎病,現在還要很多人虐畜。街上怕人的識途老貓懂得保護自己,你就由牠繼續野外生活吧。相反那些黏人的貓,不妨帶牠回家找人暫託,免牠有病不能醫,或被人欺負。能陪牠終老都是種福氣,起碼牠死時有人珍惜牠、尊重牠。」支持Joni的成功感,就是幫牠們找戶好人家。聽到這裏,除了貓咪戴了頸巾溫暖,我也很溫暖。
貓奴貢品 貓床頸巾
貓貓愛自由,天寒地凍牠寧以縮骨功,掙脫你給牠穿的毛衣,捲縮睡在你的肚皮上壓醒你。手勾的小頸巾可給貓貓保一點暖,卻不阻手阻腳,或放一個厚墊小床在床邊,一人一貓小暖窩。
許願樹貓貓宿舍:
http://www.facebook.com/wishingtreecat
卡路里換米糧
黃子萌年幼時體虛,家人索性給他取個健康英文名(Healthy)望他健康成長,後來他真的憑做運動飛甩「孱仔」之名。有研究指,過去一般十六至二十歲年輕人,六成人一星期連三四小時的運動都沒做。近年做運動成了潮流,於是他參考美國理念,成立「膳動衡FOODSPORT」,找來註冊營養師、運動員、食物銀行及贊助機構,在城市推廣多做運動之餘,還贈送與活動中參與者所消耗的卡路里數值相同的食物給老人及弱勢社群。
跑步一小時捐十八餐
Healthy說:「這不是慈善,只是運動、是社會價值。不過原來無意間還可幫助社會人士,各方集合起來能量很大。」一個成年人跑步一小時,所消耗掉六百千卡路里(kCal)就可換成三碗各二百kCal的白飯或十八個米粉。捐出的食物有些是贊助的,有些是自己掏荷包買的,然後據現有食物存量調整運動參與者限額,現在由最初每月只能召集八十名參加者到現在的二百個。除了參加面書活動,明天起一個星期更是「FOODSPORT Week」。下載H.A.N.D.S.手機app,完成任何消耗四百kCal運動項目,把所消耗掉的卡路里加入本季食物籌集總額,送給本季受惠機構「食德好」。做運動同時幫人,這個聖誕過得健康又有意義吧?
FOODSPORT
http://www.facebook.com/foodsport.hk
召喚十萬卡路里
近年香港做運動成了潮流,美國老早流行以運動消耗掉的卡路里換成同等量值的食物,捐給弱勢社群,引起更多人關注運動健康及社群兩贏制式。身體力行,快快到屯門各商場、沙灘或泳池的踩單車、呼拉圈、跑步、籃球和游水等街,參與捐贈超過10萬kCal的盛事,換成食物送給「惜食堂」,造福人群。
「運動SHOW H.A.N.D.S匯集百萬能量」
時間:下午2至6時
地點:寶田商場(1月10日)、富泰商場(1月11日)、屯門各沙灘和泳池。
有故事的禮物……
戰迹首飾
我的作品來自緬甸紅色高棉時期留下的炸彈及子彈殼。戰爭雖已結束,但今日很多緬甸人仍住在難民營裏。那邊的人常常笑,很開心似的,但常常吃不飽。許多人10歲時當童兵,親手把炸彈埋在地下。現在他們把拆掉的炸彈,或當年遺下的彈殼,弄成簡單的碗碟或子彈吊飾賺錢。原來磨掉外層斑駁的銹迹,卻現出亮麗的金銅色。我以環保及和平作元素,設計出滿滿節日氣氛的首飾,在網上賣,也為他們增加客源。
Emi & Eve
http://www.emiandeve.com
難民營裏的手作仔
我們是住在孟加拉巴基斯坦難民營裏的婦女。我們透過數百年來的傳統拼布布藝,把舊衣服消毒後重新拼合縫好,製成孩子及丈夫的新衣服。初時我們怕港人不接受二手衣物,誰知背後故事和獨特性令他們改觀。賣多一點手作品,我們的孩子就有機會讀書,還能提升我們作為社區婦女的地位。
公平點
http://shop.hkfairtradepower.com
社企麵粉袋
觀塘有位嬸嬸叫容姐,年輕做製衣,退休後成為低收入老人。她認為實淨滑溜的麵粉袋,用一次就被丟棄太可惜,就以每個$10作報酬,請區內許多拾紙皮的老人家幫她向麵包店、麵粉商收集麵粉袋,製成這些大中小的布袋,放在社企小店寄賣,為自己及拾紙皮老人們添一點收入。
南丫部落
http://www.facebook.com/LammaCorner
老友記盆菜
很多老友記們退休後失去人生目標,很容易就生出老人病。我們在銀杏館學的高級餐廳服務陣式非常見得人,我身為全店最老的職員,今年79歲還是精神奕奕。不過對我們老人家而言,聖誕以外,明天22號,冬至大過年,不吃西餐可吃盆菜。還可以請我們出勤「廚師到會溫的風」,提供用有機瓜菜製作的熱食,收益一樣撥捐各項慈善項目。
銀杏館
http://www.restaurant.org.hk
惜食月曆
顧名思義為「食德好」籌款,還有許多有趣的廣東俚語都跟「食」有關。記得小時候婆婆很節儉,常吃隔夜飯,常說「食剩飯長大會娶個痘皮老婆。」令我養成惜食習慣,近年更戒掉吃自助餐,每次人出食物我出命,總會食得過飽,餐廳也會丟掉許多食物,所以便戒掉了。希望這個月曆能時刻提醒人們要珍惜食物。
食德好
http://www.facebook.com/foodrecyc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