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幾時加息呢個問題纏繞金融市場好一段時間,事關現代金融資產計價都由利率同時間構成,而美元係當今貨幣系統莊家,更加係動見觀瞻。
FOMC聲明如坊間預期,喺前瞻指引部份刪咗「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句,並將用詞改為「耐心」。市場即刻估,究竟美國係準備提早加息,定延後加息?其實今次聲明有路捉,因為已經唔係第一次。
2004年格林斯潘時代,美國聯儲局就玩過同樣嘅嘢。
‧當年1月28日FOMC同樣刪咗「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句,並將用詞改為「耐心」;
‧3月16日繼續維持基準利率1厘,重複「耐心」等調控措施停止;
‧5月4日維持1厘,但刪咗「耐心」用詞,改為「可預計停止調控措施」;
‧6月30日正式加息0.25厘。
點解坊間一般預期刪咗「相當長一段時間」代表六個月後加息?即來自2004年嗰次,前後約六個月。但今次FOMC雖然前瞻指引部份刪咗「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文卻又特登擺番喺到,不過以引述形式呼應10月停QE,目的是想你估佢準備加息,但又唔好咁老定六個月後加,將市場預期進一步壓縮在更窄範圍內,衝擊就細。講白啲,就係要你唔敢賭單邊。
彈出彈入境界
呢套嘢,其實中國先係宗師。孔字話「不學《詩》,無以言。」唔係傾閒偈都要吟詩,而係春秋時代,外交好興用《詩經》嚟過招。例如晉國嘅姬重耳因內亂流浪各國,去到秦國時,秦穆公請佢食飯,席間吟咗首《采菽》,暗示你雖然嚟到我地方,但冇咩好嘢可以畀你。重耳近臣趙衰一聽,即時叫重耳拜謝,並吟唱《黍苗》,意思係扮晒嘢多謝秦國要慰勞我哋,打蛇隨棍上。如此一來一往,最後秦穆公發覺呢班人有料到,吟咗首《六月》,代表重耳贏。因為首詩暗示秦國會出兵幫重耳返晉國奪位,而姬重耳就係後來春秋五霸之一嘅晉文公。
儒家文化圈受此影響甚深,日本嘅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前,亦吟咗首《愛宕百韻》「今時細雨五月天」,利用日文諧音,暗示「我土岐氏,五月將取天下!」睇吓在場嘅人跟唔跟。就算今日嘅外交、金融、行政仍然保留呢套,只不過由吟詩改為遣辭措意玩pattern。
咁樣做嘅目的,只有一個,就係留有轉圜餘地,達到《九品芝麻官》內吳啟華彈出彈入境界。六個月後唔加息,佢會話我邊有講過;六個月後問佢做咩加息,佢會話我一早講咗。香港係國際大都會,中西文化交滙地,呢種彈出彈入境界,近年都見唔少。
Mr. Treg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