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剛公佈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公營及私營房屋供應量,其中公營每年合共只有2.9萬個供應,而私營則只有1.9萬個,這些預測供應就算全數達標,仍低於過去平均每年的供應量,其中市場擔心私樓供應量過多的問題,原來並不存在,所以樓價於可見將來被迫焗升。
一直以來,市場都認為政府不斷搶地下,勢必大幅增加私樓的供應量,發展商為了怕吃眼前虧,故每有新盤推出,都以量取價,務求快速沽清,但眼前形勢原來是政府虛招盡出,私樓單位供應仍低於最起碼每年二萬個的供應量,供應年年不足,樓價慢升已成趨勢。
長期供應不足,租金是不會以低於通脹的升幅而逐年增加,在這情況下業主又怎會割價賣樓,等樓價跌才入市,機會越來越渺茫。但現時樓價基數已很高,大價樓的租金回報率早已追不上,兩厘多回報早已沒有太大吸引力,故樓市的兩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大價樓業主賣樓隨時要蝕讓,反之細價樓因剛性需求大,樓價越推越高。
投資者要賺租賺價,買樓應該要細不要大,買大價樓的買家,除了滿足自住需要之外,投資價值已不高。至於租金上升到某一個水位,市場就負擔不起,屆時租金橫行,樓價再上升亦無力,但何時會出現這情況,實在很難預測,但相信未來兩年內,租金上升勢頭不改。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