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以美食美酒自豪,法國菜2010年更被聯合國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卻阻不了法國菜衰微之勢,專家指這是法國菜規範多多,欠缺新意,加上未能跟得上時代步伐,國民在經濟衰退下沒餘錢和時間好好享受一頓飯,令快餐冒起。
金融海嘯後,法國人都要勒緊褲頭做人,午餐預算平均只有7至8歐元(66至76港元),沒太多餘錢上館子,加上現代生活急速,也令食客少了閒情享受美食,廿年前法國人還會花90分鐘慢慢吃一頓午飯,現在工作繁忙,進餐時間大幅縮短至22分鐘。
經濟衰退 快餐冒起
沒錢又沒時間的法國人,近年午膳大多吃一些過去被他們嗤之以鼻的快餐,令快餐生意大旺,逐漸蠶食傳統餐飲業,2011年快餐的消費已超越傳統餐飲,佔市場54%,其中以麵包店的三文治和餡餅最受歡迎,超市如家樂福也加入戰團,設立外賣食品櫃。
為了在即食時代生存,減省成本,傳統餐廳無奈要在製作和食材上讓步。法國有15,000間餐廳,85%承認有用外判商煮好的真空和急凍食物奉客,令標榜使用新鮮食材的法國菜幾乎名存實亡。
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旅遊版編輯(Lizzie Porter)曾撰文批評,法國由酒、鵝肝到麵包都已經有太多繁文褥節監管,再立例規管餐廳水準無補於事。她認為法國菜失去客人是因為太悶,煮法因循傳統,菜式全在食客意料之內,缺乏創意,忠告法國廚師接受西班牙、英國等海外新煮意,結合地方優質食材,挽回頹勢。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