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如果出外逛逛,市民不難發現過去幾年不少街道上的店舖多半是藥房、首飾珠寶店、名牌服裝、手袋、化妝品店等,主要原因據稱是內地自由行旅客所帶動的現象。
去年起,由於中國最高領導層大力推動節省酬酢開支及打擊貪污等,於是南下消費的人減少了。即使不是為官的,消費也同樣下降。友人在中環經營名牌鐘錶店,跟我們茶敍時也告知,內地旅客的購買力減了約50%。
另一個現象是一些藥房結業,本來一條街道有四、五家的,現在只剩下兩、三家,原因如上。
還有,在尖沙嘴廣東道和銅鑼灣一帶的名牌服裝店和手袋店也有不少關門。連鎖反應不言而喻。
不過不知道多少人留意到,這幾年不同區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私營安老院,面積有大有小,也就顯示長者人口不斷增長,而且不少沒法居家安老,非入住院舍不可。
友人中有幾位入住私營安老院,他們的家人定期前去探望,有些更每天派家傭送上當事人喜歡的食物。
入住私營安老院是因為輪候入住非牟利機構營運的要三數年,如屬護理院則時間更長,只好一邊入住前者,一邊等候編配後者。
不少資料顯示,十多年後每三人中便有一名是長者,可以想像屆時安老院宿位的需求一定大增。私營安老院未來有一定的市場,但希望營運者謀利之餘,也給予長者良好的服務。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