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利協鑫(3800)一直備受投資者質疑的賣產交易,終宣佈告吹。公司昨日公佈,稱「考慮到相關情形」,認為終止協議才「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最佳整體利益」,故半個月後即決定「縮沙」,取消賣產予大股東兼主席朱共山的交易。
協鑫是在11月底時公佈,把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即硅片生產業務,以101億元總代價售回予朱共山及其關連投資者,交易引來市場廣泛質疑。
協鑫原訂昨日之前要發佈通函文件,進一步披露交易資料及獨立財務顧問報告,豈料協鑫在收市後,即宣佈取消交易。公司昨日股價沒升跌,收報1.69元。協鑫自11月初首次透露有意賣產以來,其股價已累跌逾30%。
基金經理質疑交易「搵笨」
協鑫原本計劃,把貢獻公司盈利約50%的硅片生產業務,分兩批悉數出售。一批以26.5億元賣給朱共山,另一批74.5億出售予其關連的財務投資者。
交易尚有一項註腳,是朱共山等人未來會再把硅片業務,注入他另一間正在重組中的A股上市公司上海超日之內。由於新能源股在內地的估值一向較香港高,故市場人士質疑,朱共山收回資產後再重新上市,即可從中「過水濕腳」,賺取升值的利益。
儘管協鑫已設立「補償機制」,兩年內朱共山如轉售資產,其賺取的差價,協鑫可收取一半,但這措施仍未能令市場釋疑。協鑫當時向市場解釋,賣產是為了把公司的業務重心,轉移至利潤率較高的多晶硅上游業務之上。不過,朱共山理論上只需掏出不足10億元,即可收回這批過百億元資產。
交易公佈之後,協鑫股價急瀉不止,有基金經理更直指交易「搵笨」,難以想像有理性的投資者會投票通過。
朱共山上星期還接受本地一財經雜誌專訪,聲稱「市場誤會了我」,指交易其實對協鑫有利。惟如今公司又「打倒昨日的我」,以「符合股東最佳整體利益」為由,決定終止賣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