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鴻基地產為本港上市地產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巨無霸,聯席主席郭炳江罪成,消息震撼全港,以周五停牌前計,新地市值達3,198億元,較李嘉誠掌舵長實的3,000億元為多。新地由郭氏兄弟父親郭得勝,聯同恒地主席李兆基及新鴻基證券及財務創辦人馮景禧於1963年共同創辦,三人被稱為地產三劍俠。新鴻基地產創立資金100萬元。而新鴻基則是分別由三位創辦人的公司及名字各取一字組成。
在1967年暴動前,本港地皮主要集中在太古、怡和、香港置地及會德豐等英資洋行,當年華資地產商未成氣候,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內地政局不穩,英資減少在港投資,為華資地產商包括新地帶來機會。
業務擴至多個領域
新地在1972年上市,透過購入新界新市鎮發展用地及農地,大規模擴張。除此之外,新地在1980年,曾試圖收購九龍巴士(現稱載通)的控股權,因九巴持有的車廠地皮可供地產發展,雖然當時收購失敗,但卻為新地其後持有該公司的控股權鋪路,為其帶來廉價的土地來源,新地目前仍持有載通33.3%股權。
在郭得勝管治年代,新地代表作為於80年代落成之沙田新城市廣場,為公司首個新界的綜合發展項目。商業項目方面,目前新地總部所在的新鴻基中心,亦是在郭得勝的傑作,項目在1980年落成時只有48層,至1991年才加建5層至53層,樓高215米。
新地在郭氏三兄弟接手後,興建了兩幢摩天大樓,包括與恒地及港鐵合作發展的國際金融中心(IFC),以及與港鐵合作的位於九龍站的環球貿易廣場(ICC)。其中ICC至今仍是本港最高建築物,樓高484米,共118層。此外,新地在九龍站尚有住宅、服務式住宅及酒店項目,單是土地成本已高達74億元。
新地其後亦進一步將業務拓展至其他領域,但仍然於地產發展作為核心,在80年代初期,新地已成立逾百間附屬及聯營公司,從事與地產相關的業務,包括建造、物業管理、電機工程及建築設計服務等,如於90年代才將業務進一步拓展,包括於1992年與ABC佳訊成立數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