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由「榴槤乜乜乜」說起 - 蕭煒春

悠遊芊陌:由「榴槤乜乜乜」說起 - 蕭煒春

本年度潮語之冠,由「榴槤乜乜乜」力壓「厚多士」奪得。都說香港是美食天堂,連潮語的首兩位都跟食物有關。單以受歡迎程度而言,厚多士估計遠較榴槤優勝。原因很簡單,你未必很喜歡吃多士,但至少不會討厭;榴槤可不同了,若非其擁躉,那就通常恨之入骨,愛恨分明,少有中間落墨。
而我,恰好是其中的一個少數異類。
每次說起榴槤,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媽媽。她是個非常傳統的婦女,一生丈夫兒女債,從來只會嚥苦吐甘,個人基本上無欲無求,唯一可以打動她的,就是榴槤。
果中之王身價不菲。現在愛槤一族追捧的如貓山王、金枕頭之類,一個動輒數百元。想當年榴槤也屬貴價生果,相比起一個幾毫的香蕉、蘋果,榴槤直如藍血貴族般高不可攀。
每次到街市買菜,遠遠飄來一陣榴槤之香,媽媽總會走近生果檔,瞄一瞄價錢牌,「真是好貴呀!」然後偷偷打開錢包,有時搖搖頭走了;有時點一點頭,彷彿要進行一宗重大買賣,其實也不過是買下半個淺嚐而已。
另一個令媽媽躊躇的原因,是家中大部份人都討厭榴槤。果王帶回家,像小孩偷吃般,要躲著在我爸回家前把它消滅。所謂獨食難肥、獨樂難歡,好多時她會請求我們跟她分享,可惜每次都雞飛狗走。唯有我,雖不懂欣賞榴槤之香,卻也不至於感到難受,敷衍地吃一小瓣,她已經好高興,似乎感到不那麼孤單了。
真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一群德國科學家嘗試解構榴槤獨特的「香味」。他們用儀器抽取了混合而成此種氣味的五十種物質,其中有四種屬不知名物質。各項獨立而言,聞起來都跟榴槤風馬牛不相及,但一合成起來,就變成了那種既香又臭的氣味。
我媽常說,吃榴槤不能同時喝酒,前人的智慧完全有根有據。日本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的學者曾在醫學雜誌《新科學人》發表研究報告,榴槤會強力抑制肝臟負責分解酒精的酵素,估計是當中的硫磺成份作怪。故豪飲時佐以榴槤,真的隨時會搞出人命。
榴槤本來就以氣味濃郁而聞名,偏偏有位仁兄千辛萬苦也要炮製一款無味異品。泰國科學家Songpol Somsri左溝右搭發掘出來的Chantaburi No. 1,據稱食味仍存,香度則如香蕉。
但沒有榴槤味的還是榴槤嗎?難怪推出以來劣評如潮,經數年努力仍未能成功打入目標的歐美市場。
小悠的爸也是榴槤老饕,我媽喜歡這個女婿,好吃榴槤應該加分不少。各位在這個親子專欄常見我媽身影,沒辦法,每逢佳節倍思親。況且今天對孩子的愛護,源自當我還是孩子時,母親細水長流的關顧,母愛就是如此一脈相承。所以無論是榴槤乜乜乜、芒果乜乜乜,又或是紅豆綠茶乜乜乜,你愛的人喜歡吃的,佳節當前,請多跟他/她一起開心分享,來個聖誕榴槤蛋糕又如何?

Profile: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