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將今年270億元的投資收益撥入新成立的房屋儲備金,但是270億元連應付一年建屋目標也不足夠。政府計劃未來10年新興建的29萬個公營房屋,建築成本持續飆升,粗略推算每年開支達355億元,較儲備金多出三成。有長策會成員指出,房委會應考慮只提供清水房等方法減省成本。
倡新單位提供清水房
日前公佈的未來10年長遠房屋政策,每年要興建2萬個公屋及9,000個居屋單位,方能達政府的建屋目標。身兼長策會成員的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建築成本持續上升,270億元遠遠不足。
王坤指,公屋及居屋單位成本,由1997年分別約60及80萬元,上升至現時約110及150萬元,與建築物料及工資上漲掛鈎。按數字推算,房委會每年用於公營房屋開支達355億元,較儲備金多出三成。而據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2013年6月每個標準公屋及居屋單位成本約54及99萬元。
王坤稱過去房委會是賣一間居屋頂兩間公屋,但以最新居屋樓花最低售187萬計算,「畀到盡都係得間半」,建議新落成單位應採用實而不華設計,有需要時只提供清水房以減省成本,「反正好多人都會拆晒佢,咁做仲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