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樹源於德國,是歐美家庭的傳統習俗,這次造訪兩個在港定居的外國家庭,既看聖誕樹,也看民俗風尚。芬蘭媽媽Jonna那棵佈置簡單的聖誕樹,正好映襯家庭聚會的熱鬧氣氛;而美籍日本媽媽Mina卻喜歡讓小朋友的回憶爬滿一針一葉。
記者:邵超、容慧心
攝影:劉永發、伍慶泉
芬蘭傳統大餐 冷盤才是主角
若果在芬蘭老家,Jonna家那棵購自IKEA的樅木聖誕樹,應該換上一棵更大的雲杉,而且直到二十三日之前,仍會好好地在土地上生長,「傳統會在二十三日斬下聖誕樹,然後用一天時間待樹上的積雪融掉,所以往往在二十四日的黃昏才開始佈置,來年一月六日之後才會丟掉。」樹上掛飾不多,均是Marimekko及IKEA等北歐品牌,重質不重量,能如藝術品般細心欣賞。女兒Olivia手繪的聖誕波,畫風雖然稚嫩,卻是重要的家庭回憶,「相比美國家庭,芬蘭的佈置風格偏向簡約,不會掛滿整棵樹。」
Jonna剛剛搬來香港約有年半,家具不多,矮櫃上的幾株植物、一點爉光,還有Olivia的畫作點綴着這個素淨的家。對芬蘭人來說,聖誕節等同新年,全城公共交通服務會停頓兩天,好讓大家留在家中聚餐,十分人性化!「我可以肯定,聖誕大餐絕對是聖誕節的重點。雖然每天吃着同一堆食物,聖誕之後,大家一年內都不想再吃,但等到下個聖誕,大家又會掛念那些美食。」
吃,是上天賜予的福氣,而我們往往忘了珍惜。傳統聖誕大餐少不了滿桌冷盤,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把在夏天及秋天醃製保存的食物悉數拿出來,各式炮製的希靈魚更是Jonna的最愛。「芬蘭家庭的聖誕餐桌均沒有火雞,只有用芥末及麵包糠烤焗的火腿。」聖誕節做薑餅是Jonna的童年珍貴回憶,那天Olivia也跟媽媽一起製作,「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簡單細碎的回憶,暗自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當地的聖誕節也有慎終追遠之意,「大部份芬蘭人會在二十四日下午掃墓,在墓前燃點蠟燭及放一小紮雲杉樹枝。當點點燭光自林中墓地亮起時,景色十分祥和美麗。」享用完聖誕大餐,他們便會等待聖誕老人來臨,「男鄰居一般都會裝扮成聖誕老人,互相探訪,芬蘭更有聖誕老人預訂服務呢!」
搜集各地匙扣 掛上旅行回憶
如Jonna所言,其他國家的聖誕樹果然比較繽紛。走進美籍日本人高柳美奈(Mina)位於舂坎角的大屋,客廳一大一小的兩棵聖誕樹非常搶眼,四周放滿聖誕吉祥物,落地玻璃窗還噴上歪歪斜斜的白色字句,一看便知是小朋友的心思。沒有百貨公司的華麗格調,卻第一時間予人想逐一細看的感覺。
「美國人的聖誕節都着重家人共聚,聖誕樹更加要有每個人的元素,我們喜歡每年用小朋友與聖誕老人的合照做掛飾,在樹上就可找到他們的成長片段。」小朋友還會找一些心愛的小飾物寫上名字,邀請朋友到家裏玩時,總會吵吵鬧鬧像尋寶般在樹上找出「Tiffany」(女兒)及「Tyler」(兒子),好不熱鬧。樹上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原來是鎖匙扣!「我們去旅行會買紀念品,專門揀選可以懸掛的東西,每年聖誕節便拿出來扣在樹上,可以回憶起旅遊時的開心片段。」香港人去旅行見到鎖匙扣總是避之則吉,在Mina眼裏是瑰寶,這樣儲下來的「聖誕回憶」已有兩大箱。
佈置聖誕樹,Mina盡量讓一對子女話事,並說現已十一歲的女兒很有主見。「她很愛藝術,每年都會想出不同的主題,以往試過有Hello Kitty。今年長大了,說要用藍色及銀色,也嫌我的紙鶴太悶。」原來Mina雖在美國長大,父母卻一直向她教導日本人的傳統,所以每年她都會摺不同顏色的紙鶴放在樹上,今年給女兒投訴,就改用白色小鳥裝飾代替。子女長大,免不了重新適應他們的反抗和改變,「他們有主見是好事啊!沒有紙鶴,卻有他們新的心思,母親最重要是給孩子發揮。」可能有人會覺得為聖誕佈置是太勞師動眾,但Mina卻十分珍惜這個與子女緊密相處的時光、可以一同製造回憶的機會。
2014掛飾精選
佈置聖誕樹的傳統最早可追溯至七、八世紀,以聖誕球最具代表性,掛飾多數重複使用,或每年精挑其中一件等待日後留念。
(a)IKEA http://www.ikea.com/hk/zh
(b)Lane Crawford http://www.lanecrawford.com
(c)MUJI http://www.muji.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