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黨文化是「一國」歧見的根源 - 李平

蘋論:黨文化是「一國」歧見的根源 - 李平

中共官員一聲令下,香港需要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香港立即有應聲蟲說,再啟蒙就是要讓港人多認識《基本法》有關「一國」的條文,親共報章更炮轟現時強調「兩制」就是隱晦的港獨論述。主唱僕和之間,顯示中共的再啟蒙指令無非是國民教育科的變種,不難想像任其發展下去,大有機會再出現《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之類的洗腦傑作,引爆港人對愛國愛黨啟蒙的不滿,進而加深對「一國」的質疑,進一步降低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
沒有民族認同問題、沒有領土爭議問題的香港,如今會出現「一國」歧見,根源在於港人的核心價值觀與中共的黨文化的衝突。港人近年對內地特大天災的關懷程度下降,涉及兩地居民利益的衝突則驟然升溫,再加上政改爭議,中共官員及親共人士多歸咎於香港本土意識、本土力量的壯大,甚至歸咎於外部勢力及港獨分子,進而得出港獨意識和力量正在滋生的結論,得出香港特首普選時候選人只能是愛國愛黨人士的結論,得出香港需要進行「一國」啟蒙的結論。
中共的這種推論完全是從黨文化出發,與香港核心價值對相關問題的詮釋完全背道而馳。對中共來說,黨是國家的代表,愛國就要愛黨,接受黨的領導才是接受「一國」;對港人來說,國家、民族和政府、政黨是兩回事,愛國不必愛黨,認同中國不等於要認同中共。對中共來說,法律是維護其統治和利益的工具,法治就是為要維護黨的領導服務;對港人來說,法治是平等、公正、獨立的,不接受司法配合執法、立法配合行政。對中共來說,民主是統治程序的一環,要以堅持黨的領導為前提,沒有獨立候選人之說,沒有異見人士參選空間;對港人來說,真普選就是候選人不經篩選、選民有平等的一人一票。
梁振英主政後中港關係出現幾大裂痕,以黨文化和香港價值觀去檢視,得出的結論也會導向對「一國」的歧見。其一,過往對內地特大天災都慷慨解囊的香港,為甚麼到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時出現反捐款聲浪?親共輿論把矛頭指向香港本土派,北京輿論也質疑港人割裂血濃於水的同胞情,但實情是港人不忿善款被濫用、被貪污,在四川捐建的中小學被拆除、被荒廢,是對中共貪腐的黨文化的不滿。
其二,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在全城反洗腦聲浪下擱置,中聯辦官員曾公開質疑:「有人說德育及國民教育不要聽中央政府的,但那還叫國民教育嗎?」這是赤裸裸的「一國」黨文化的宣示。港人願意讓子女接受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公民教育,豈會接受黨國不分、以愛黨為自豪的洗腦?
其三,港大、中大的調查都顯示,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身份的比例屢創新低,其中,中大在10月的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優先認同「香港人」身份,僅8.9%自認是「中國人」。以中共黨文化觀之,這是需要進行「一國」啟蒙的鐵證,但實情是中共顛倒因果,認同感危機的激化正是因為「一國兩制」白皮書的發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落閘決定的頒佈。
可見,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弱化,「一國」問題在香港越來越成為問題,是中共及本港親共輿論假宣傳「一國」之名、行宣揚黨文化之實的結果。如今,中共還想透過「一國」的再啟蒙在香港宣揚其黨文化,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只會像國民教育科一樣遭港人唾棄。要扭轉港人對國家認同感下降的趨勢,當務之急不是對港人進行「一國」啟蒙,而是要對中共官員進行民主、法治、人權的啟蒙,是要停止黨文化對香港核心價值的蠶食,是要停止動輒以維護國家安全、防範港獨和外部勢力為藉口恣意侵犯香港民主、法治、人權。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