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歐洲冠軍名與利 - 何輝

何足掛齒:歐洲冠軍名與利 - 何輝

這星期足球最熱話是歐聯抽籤,大家或許關心各隊對手,而今日與大家分享是這個全球最頂尖球會級比賽內裏的經濟元素,看完後大家會明白為何雲格會認為每年都可參加是無比成就。
歐聯參賽球隊主要收入是基於出場次數和成績的獎金,以及電視轉播權收入。只要位列32強可直接得390萬元(歐元、下同),每場分組賽只要上陣會有55萬,即是分組賽至少得720萬。分組賽每場贏波獎金為80萬,打和40萬。躋身16強,球隊自動再得300萬。此後,球隊每進一級獎金如下:8強330萬、4強420萬、入決賽560萬,最後捧盃者得900萬的冠軍大獎。這樣一計,冠軍隊單是獎金就有逾3,000萬的誘人數目。
至於電視轉播權收入,以英格蘭為例則平分兩部份。其中一半由去季聯賽成績決定,冠軍隊得40%,跟着的就是30%、20%及10%,另一半由本季歐聯成績決定,從分組賽開始進行計算。還有其他收入如主場門票收入,難怪頂尖球會都想拓建球場。另驚人是歐聯的總獎金遠遠超過世界盃,2010/2011球季歐聯總數7.54億,南非世界盃是3.7億。奪得冠軍,歐聯是共5,100萬,而世界盃只約2,400萬。
不單顯性收入,對球隊來說更有潛在收入。奪得冠軍的潛在性收入很難被量化,數字和圖表會體驗出冠軍隊的品牌效應,你很難將它抽離出來。全世界媒體報道、突然爆炸性的曝光率和關注度慢慢會轉化為贊助商的合約。而在2012年歐足協與各方簽署合約後,確保2012至15年平均每季分配高達9億500萬予32支參加分組賽球隊,從以上數字上不難看出,各國球隊為了席位拼個你死我活。而這角度看雲格確為阿仙奴創造了非凡的成就,特別若你是從股東角度看!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